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与“中庸之道”

(2014-08-27 09:07:13)
分类: 社科论文

孟子与“中庸之道”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对后世的影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孟子从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并使之系统化,成为战国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的重要派别。孟子对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中庸之道”的发展。

孟子说:“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尤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执中就接近正道了。但执中而不懂得权衡变通,也还是执著一点。之所以厌恶执著一点,是因为它损害了道,只是抓住了一点而废弃了其他一切。

由此可见,孟子不仅主张中庸之道,还强调变通。用现代语言讲,道即客观规律,或曰客观辩证法。变通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变通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活的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论时间
后一篇:悄来悄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