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观音堂旅游资源考察记
潘民中
6月11日晨7:30车来,拉上海林,走快速通道,到宝丰接住运明,经大营南进山,往观音堂考察旅游资源。同运明聊陈忠实笔下的朱先生,朱先生的原型牛举人,牛举人的朋友郏县白寿庭。他刚读完《白鹿原》,是第二遍,对朱先生印象深刻,能讲出不少细节。进山的路七扭八拐,给人的感觉仍是不顺畅。过琉璃堂,路边堆不少黄土。司机说是要培道边,改善行道绿化状况。进观音堂,上到林站院,运明说这里是观音堂老寨,还保留下一段石寨墙。站长出来迎住,入室小坐,墙上挂一幅水墨老牛图,简单几笔勾画出一头老牛安详的样子,题签“孺子牛”,有点意蕴。站长姓牛,在观音堂干多年了,去年升任站长,同运明熟。观音堂林站是上世纪撤乡改名的,实际上仍在行使着行政乡的职能,管18个行政村,百多个自然村,两万多口人,9千多是贫困人口,扶贫脱贫任务很重。站长叫来两位文化专干。男专干是本地人,对情况熟悉,年龄大点,也就四五十岁;女的年轻,刚从县社保局安排下来锻炼,有工作热情。议了要看的地方,抓紧出发,站长坚持要陪着。
顺通汝州蟒川的县道,过庄科,来到香炉垛祖师庙前。山垛不大,庙宇不宏,却也别致。前殿三间在山脚,有两位老太太守着。殿后砌有立陡的水泥台阶,可上到二殿,二殿供奉祖师奶奶塑像。二殿后有亭,亭下层乃一洞,置左右台阶,阶间塑一尊蛇缠龟的玄武像,登台阶可上到亭的上层,出亭就到了大殿前。大殿内塑祖师爷塑像。祖师爷者北方神灵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之谓也。大殿前左右各小三间厢殿,门锁着。大殿左山墙外有两块并立的巨石,上附着蜿蜒的龙形结晶体。立石左侧一平卧巨石,刻成一只大龟,历经风剥雨蚀,是件旧物。站在石龟左边平台后望,是石河川和对岸刚收割过的麦田和旧瓦房新平房杂错的村庄。转回大殿门口前望,左手一高丘青石裸露,斑斑绿草,就是没树,少了点生机。右手从远处山体延下一土丘,长满翠柏,郁郁葱葱。正前一山迎面而立。山间一泓碧水,局面虽不够宏敞,却也紧凑聚气,是处不错的所在。明代余象斗的《北方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记述有玄武的得道历程和他降妖擒魔的故事。彰显了儒释道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情形。玄武大帝乃净乐国王与善胜王后之子,王、后是原配夫妻,40岁了尚无子嗣。一天,他们忽见红光入室,状如太阳,王后遂有身孕。14个月后的三月初三,太子降生。太子长大后,英俊勇猛,却不愿继承王位,一心钻研道学,常往深山幽谷访道。太子15岁来到太和山修道,在太和山的朝阳古洞静修了9年。一日观世音菩萨显灵,太子要拜其为师,观音说:“你的肠肚吃过五荤,恐难成仙。”太子遂举剑剖腹,掏出肠肚向汉江一抛,那二物下水就变成了龟和蛇。以后龟蛇便成了太子的形象。太子又修炼33年后,终于羽化成仙,此时是九月初九,即祖师成道之日。玉皇大帝封他为玄武,镇北方,号为玄武帝君和荡魔天尊,并将太和山改名为武当山,意为“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以后各朝皇帝多加封赠,号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清朝避康熙皇帝玄烨讳,改玄武为“真武”。民间凡有观音堂的地方,差不多都建有祖师庙,可知这座香炉垛祖师庙是与观音堂配套的。后来,道教认为真武为龟形不雅,遂将其衍化为披发、仗剑、足踏龟蛇的道人形象,以后道人足下的龟蛇就慢慢演化为龟蛇二将军。
转过香炉垛,进一村庄,就是“垛上”。垛上村前临河,后靠山,难辨南北。街口一亭状建筑,已经破败,瓦片脱落。亭顶由四根木柱支撑,四柱上横十字相交的木梁,木梁交点上立一木柱,支起四根坡梁,坡梁间搧瓦成四面三角形顶坡,构成亭顶。下有一石砌井口,上盖木板。站长掀起木板朝下看了看,说里边有水,有管子,仍在使用。这座构筑独特的井亭,本地不多见,建议他们维修保护。井亭旁一座院落,前后有五进,前三进的厢房仍在,只是进间的隔门没有了。第四进上建了一座新式平房,第五进的旧式青瓦主房还耸立着。再往里走,在垛上小学门前左侧,老乡指认了一高门台独院,有小门楼,院内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十分完整,说是“崔二旦”的宅第。崔二旦本名崔金声,出身绿林,干到正规军中将师长,打过老日。运明在《蹚将刀客》系列中写有他的传。说这个村子还有一名师长。可知当年垛上村非同寻常。今天的村貌是新旧错落,新的是近年建起的新式平房,水泥墙面,朱红铁门;旧的是二十年前盖的旧式瓦房,已破烂不堪,塌的塌,漏的漏。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
出垛上村,往里走,路上有打麦的,麦茬田里的青苗已甩开两片叶子。山外大田都已是收割机收打,山里的小块田仍保持着传统的收割方式。到三间房村,其坐落极像在新县看过的传统村落毛铺。村子坐北面南,村后一脉绿山为靠,绿山左端伸出,右端低垂。村前溪水潺潺,河床是平平的原生石板。溪南一座山包为照。村里东西一排四五座三进院落,院院相通。每座院门都镶在房墙中,虽不气派,却十分严谨安全。中间一砖砌小门上方镶着砖雕额匾,凸显“凝瑞”二字,给这座山间宅院平添了几分雅气。这一排几座院落的前墙墙基是一体的,门下一层铺着统一的加工细致的青石条。院内房屋相对完好,但都空着,没人居住了。院内长满青草,鬼针草、车前草,肥实实的。村上一位八十多岁老者说,这是寇家的宅院。寇家乾隆五十八年(1793)从密县东二十里寇家寨迁来,主人当年恰好五十八岁,恩贡出身,最初仅盖三间草房,留下“三间房”的村名。寇家重视教育,历代多出文化人,至今仍有五人在外任教授。西端一院,四七年临汝县委、县政府曾驻过二十天,八十年代临汝党史办来看过。我问他空房壳里长着的高杆肋骨样花叶的植物叫什么名字?他说叫“猴屁股棵”。这种东西,技校院里今年突然长出不少,我还以为是外来有害物种呢!看来不是。顺河谷再往里走,两岸山体植被茂密起来,一条水坝横拦,半库清水,是栗树庙水库,石河的北源。观音堂72平方公里面积,最缺的是水,有这样一个山间小水库,是值得庆幸的。
10:30,折回观音堂,顺南沟西上。通过一段炸山取石烧石灰的老式石灰窑区,原生态的自然面貌破坏得不成样子了,过滴水崖往里才好点,也不如北沟的生态状况。南沟水行地下,而上面汛期山洪过后干无滴水,称“十八里空干河”。由北水峪北坡村前,下到河底,向南爬上南水峪。一家院子边上竖着一截八棱经幢,上有“嘉靖十二年”字样,说是从沟上头桃花庵弄下来的。站长说,这里一组地名同传统剧目《桃花庵》很吻合,有桃花庵,有虎头山,有张家、陈家,还有王三思坟,不知道价值大不大。我说,不管是原生的,还是衍生的,民间只要有这个传说,搞旅游开发就有其自身的价值。村西耸立的高峰,是地图上标示的药皇顶,民间也叫玉皇顶。上边还有几亩开垦出来的耕地,老村长过去就在上边住。整座山体裹着绿意浓浓的次生林。东侧则有两三座山峰,峰顶石崖露出绿林,象虎头,叫大虎头、二虎头。沿谷崖小道上去,眼前突然一亮,是一片方圆数十亩的山间坪地。左药皇,右虎头,后环横岭,横岭中段一脉下延,三凹三凸伸至坪中,据说桃花庵就依其下端而建。现在坪中横着的两道石堰,最上边一道的墙体多是从拆掉的桃花庵条石砌成的,乡民从中扒出一个石雕柱础,直径足有尺半还多,由此看来桃花庵还是有一定规模的。二道堰下原有一眼清泉,水利部门想挖一挖引水下山,结果越往下挖,水也随着下降,成了像敦煌月牙泉一样的深坑。两侧山体各往坪中下延四条石棱,青石层与紫砂岩层相间,呈90度垂直而立,加上庵后来脉,乡民称谓“九龙口”,是一处绝佳的深山藏古寺的所在。村长领着到新修的北水峪水库下火神庙,正座上塑的还真是三头六臂的蚩尤像。库坝东端石崖上一洞口,说是蚩尤洞。上到坝顶,尚未蓄水,西通汝州境的公路桥架在水库上方。原路回返,路过滴水崖,给运明聊当年来这里受到同学父母和老奶奶款待的情形,以及同学起伏曲折的人生道路。
12:30拉到尖山坡吃午饭。这里竟扎满车辆,座无虚席。几盘山野菜,两块葱油饼,一碗红薯面捞面条,原汁原味,清爽可口。同站长谈观感:一、宝丰的旅游产业开发规划若撇开观音堂的旅游资源,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二、观音堂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位可以考虑“原生态浅山区野趣休闲游”。浅山区的自然风光是原生态的。要爬山,有药皇顶、老虎崖、锯齿岭;要戏水,有南北石板河、石河泉、栗树庙水库、龙兴寺水库等;要考察地质,有十八里地下河、铁山铁矿和近境的罗圈冰川遗迹;要欣赏小巧的自然景观,有棒槌岭、枕头山、葛条湾、葛花崖、桐木沟、菅草糊;要寻奇探幽,有白龙洞、蚩尤洞;要考察古遗址,有庄科旧石器遗址、韩家瓷窑遗址、观音堂大屠杀遗址。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原生态的。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喷洒百草枯;牛犁田,耧耩地,镰割麦;村头打麦场、麦秸垛,不焚烧秸秆;春种秋收,夏耘冬藏,保持着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夏有二麦、豌豆、扁豆,秋有谷子、秫秫、芝麻、绿豆、黑豆、红薯;采果有柿子、沙梨、板栗、核桃、山桃、山杏。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是原生态的。有罗顶古寨,三间房、滴水崖古村落;石墙、土坯墙、青砖墙,草房顶、青瓦顶;石磨坊、水磨湾,石碾碾米,石磨磨面,石碓舂麦仁、玉米仁;烧柴做饭,铁锅熬粥,铁鏊烙饼,草笼、木笼蒸馍。民间信俗是原生态的。观音堂、祖师庙、老君堂、火神庙、火姑庙、桃花庵;蚩尤生石河、九龟朝赧王,等等。这些对山外人、城市人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三、要注意借景。周边鲁山的老婆寨、雷音寺;汝州的天子坟、天子寺;罗圈冰川遗迹等,都可作为借景资源来利用。四、选取几处基础好,容易做,群众积极性高的点先做起来,便做便宣传,滚雪球一样扩充发展。五、发展山村旅游是扶贫脱贫最便捷的途径,让观音堂的旅游资源造福观音堂一方百姓。聊“下边织锦,上边添花;花小钱织锦,引大钱添花”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祭灵气,扬名气,聚人气,生财气”的成熟路径;“事在人为,事因人成”的干事道理。海林也谈了思考成熟,看准就干,调动村组积极性,从基础做起;交通上将北沟景点与南沟景点间形成环路;注意小环境治理等建设性意见。
2:00,正南走山脊公路,从娘娘山后下到G207,拐快速通道而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