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颂阳谷孟母诗词·十首

(2020-02-23 09:50:10)
标签:

孟母祈蚕祠

庙会

阳谷

文化

颂阳谷孟母诗词·十首

颂阳谷孟母诗词·十首


    【按语】农历二月初二是阳谷孟母祈蚕祠庙会日。今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各地急剧蔓延,至今疫情仍然严峻,致使不能举行大规模群体性庙会活动。为了表达对阳谷孟母的缅怀和纪念,现登载几首颂扬阳谷孟母的诗词,以示作为在特殊时期献给孟母祈蚕祠庚子庙会的祭礼!


颂阳谷孟母诗词·十首


(一)

卜算子·考阳谷孟母祈蚕祠有感

    鄙人历经多年对孟母祈蚕祠的考察,深感孟母之爱并非狭义的母子之爱、家庭之爱。孟母之爱是一种既爱子又爱民、既爱家庭又爱社稷、既爱苍天又爱大地的博爱。孟母始在邹邑三迁教子阳谷祈蚕佑民,真可谓母仪天下,大爱无疆!

仉氏居邹邑,寡孀育孤子,三迁择邻行圣举,儒教获接力,

万世赞母仪。

孟母徙齐西,爱众祷祉,劝植桑为社稷,民起,

千古祈蚕祠。

注释

    仉氏:此处指亚圣之母仉氏。

    邹邑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齐西:齐国西部。战国时期,阳谷地处齐囯西部边陲,曾为孟母居住、祈蚕之地。

    诚:诚心、诚意、诚恳、诚挚。此处意为诚祈:虔诚的祈祷。

祷祉祈神赐福。此处借指孟母为民祈福,祀求蚕神以护佑蚕事的丰收。

千古:久远的年代;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祈蚕祠:为表彰孟母祈蚕佑民圣举,阳谷县令於唐天宝七年奉诏在安乐镇之西(今石佛镇平坊村南)立孟母祈蚕祠一座。


 (二)

沁园春·阳谷孟母

春秋战国,齐国西域,阿邑谷山。

曾诸侯会盟,晏子治柯,至圣留宿先贤驿站。

孟子传道,迎母孝廉,仉氏爱民铭心间。

年事高,抱病勤祈蚕,劝农耕田。

施教化传织艺,母仪天下恩泽非凡。

扬孟母思想,民本为怀,大爱至上,举世同欢。

贤母之首,母教一人,颂德立祠纪念。

新时代,承母教文化,再树懿范。 

【注释

谷山:阳谷之名源于古阿邑谷山之阳的意思。此处谷山指阳谷县。战国时期,阳谷地处齐囯西部边陲,曾为孟母居住、祈蚕之地。

诸候会盟:据历史书籍记载,春秋鲁僖公三年(公元前687年),作为周边霸主的齐桓公曾约宋、江、黄三国诸侯会盟于阳谷。阳谷会盟台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隅,现清河西路南侧。

晏子治柯: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人。齐景公时,为柯邑宰(今阳谷县阿城一带)。晏子治柯的故事记载于《晏子春秋》,还记载于汉代刘向编辑的《说苑》。这个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至圣留宿: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此处至圣专指孔子。阳谷县东北的安乐镇后屯村有一通阳谷知县何式珍于光绪拾伍年(1889)敬立的“孔子宿处”碑,碑的右侧刻有三行小字:“昔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三月而鲁国大治,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孔子行,遂去鲁适卫,记曰‘宿乎屯’,盖即此处"。

先贤驿站:载,孔子的弟子孟敬叔冉子颜辛高子羔子路等先贤都曾留足阳谷,在活动。此语喻指春秋战国时期,阳谷一带是诸多贤留居、活动地。

迎母:指孟子五十七岁时迎接母亲就养于阳谷今石佛镇平房村南。此地古有孟母故里、孟母墓、孟母祈蚕祠。

圣德: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


(三)

 忆秦娥·孟母祈蚕 

母圣贤,徙居谷山忙祈蚕。

忙祈蚕,心系桑田,恩惠宇寰。

邹邑教子履三迁,齐西仁民莫等闲。

莫等闲,大爱无疆,煦润人间。

注释

圣母:此处指亚圣之母仉氏。山东监察御史钟化民《祭孟母文》赞道:"子之圣即母之圣"。孟子被尊为亚圣,故亚圣之母仉氏称之为圣母。

谷山:指阳谷县。阳谷之名源于古阿邑谷山之阳的意思

桑田: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这里泛指民生。

  邹邑: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齐西:齐国西部。战国时期,阳谷地处齐囯西部边陲,曾为孟母居住、祈蚕之地。

     

一剪梅·孟母乡

谷邑辖属孟母乡,纪念圣贤,儒道弘扬

祈蚕遗风传万代,教子佑民,启迪尚。

母范超群列首榜淑德贤良,大爱无疆

学圣母仁民思想,唤起大众,社稷景祥。

【注释

辖属:下辖。

孟母乡:为纪念孟母,1936年至1939年,阳谷县曾设置孟母乡,将孟母祈蚕祠周围的陈集、平坊、朱家庄等十几个村划入境内,隶属阳谷县第四区管辖。

祈蚕遗风:指孟母在阳谷一带兴德化、劝农桑、祈蚕事、树母仪的仁民、爱民、惠民思想和品德

启迪崇尚:启迪,意为启发开导;崇尚,意为推崇慕尚。此处引喻为以"孟母"二字命名乡的名称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引导民众崇尚孟母。

母范犹母仪为母之道仪范

景祥大的祥瑞。安泰,祥和。


念奴娇·祀孟母

华夏独特,祈蚕祠,祀亚圣母仉氏。

孟母佑民盛德厚,倾注百姓衣食。

御敕建庙,钦设祀生,行奉祀仪式。

承神至尊,祭圣母重祠祀。

远近黎民纷至,顶礼膜拜,许良愿起誓。

激励世风岂可辍,母懿德长相继。

古往今来,尊崇先贤,敬母教师。

承前启后,再创辉煌历史。

【注释】

祈蚕祠:为表彰孟母,阳谷县令於唐天宝七年奉诏在安乐镇之西(今石佛镇平坊村南)孟母故里处建孟母祈蚕祠(亦称孟母庙)一座。以祈蚕命名的孟母庙宇在全国独此一处。

钦设祀生:据《孟子世家谱》记载:阳谷孟母祈蚕祠钦设祀生两名,奉守祠庙,专祀孟母。

祠祀: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史记·孝文本纪》:“﹝今崩﹞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

黎民民众,百姓。

良愿:犹宿愿。

母教宗师:孟母被誉为“母教一人”,列中华四大贤母之首。这里的母教宗师指孟母其人。


七律·赶阳谷孟母庙会

农历(夏历)二二月初二是亚圣孟子的生日,即孟母为母之日。长久以来,阳谷孟母庙(亦称孟母祈蚕祠)时逢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皆隆重举行盛大庙会,场面恢宏,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断。阳谷县石佛镇平房村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孟母思想,于二零一九年农历二月初二恢复了孟母庙会。本人有幸参加了该届庙会活动,感受颇多,随提笔咏之。

二月初二人如潮,难忘祈蚕恩德高。

四方香客接踵至,孟母殿堂烟缭绕。

车水马龙好热闹,文化大餐诱人饱。

商贾云集招士民,谒拜许愿春来早。

 

七律·阳谷孟母墓遐思

圣母博爱亲祈蚕,悉心劝耕气浩然。

道行合身力行,积劳成疾别人寰。

作古异域恋,英灵故里前。

归正邱首柩归鲁,孟母遗墓祀万年 

注释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 指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 也指才能出众的人; 又对生前有杰出功绩者的美称。

故里前:据传,孟母随孟子至齐留居阳谷,后人称其住所为孟母故里。孟母卒于阳谷,卒后暂时葬於孟母故里南。古籍善本《孟志摘要》有孟母墓图。

归正邱首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柩归鲁:指孟母首葬於阳谷后,孟子扶柩归鲁。《孟子世家谱》有“丧母,扶丧归鲁,复返于齐,止于赢,归鲁合葬于邹”的记载。

遗墓:犹遗塚。 孟郊 《远愁曲》:“飘颻何所从,遗塚行未逢” 。此处指阳谷孟母墓。


·祈蚕祠孟母井

祈蚕祠内一圣井,村野瑶池泉水涌。

仙茶甘甜沐万物,宣献雨露佑苍生。

历经沧桑庙宇倾,仁德大爱皓长空。

神浆清澈今犹在,端范母仪天下鸣。

注释

祈蚕祠:即阳谷孟母祈蚕祠,於唐天宝七年(748)阳谷县令奉旨为表彰孟母所建。祠在今阳谷县石佛镇平房村南。

圣井:指孟母祈蚕祠内水井,百姓称之为“孟母井”  。此井於明万历四年(1576)为纪念孟母祈蚕所修,井水清澄甘美,当地士民视井水为"圣水"。

村野:指乡村田野。又指乡村。还借指乡居之人。

瑶池:意为神话中称西王母所住的地方。此处借指孟母祈蚕之所。

     宣献:元延祐三年(1316)朝廷追封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此处指孟母其人。

     端范:清乾隆二年(1737)朝廷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此处指孟母其人。


七绝·孟母祈蚕祠义学

   孟母以教子有方著称,被誉为母教一人。孟母晚年随孟子至齐留住阳谷,遂在此祈蚕佑民,教化世人,博爱众生。卒后,被立祠祀之,祠曰:孟母祈蚕祠,钦设祀生两名。当地依祠办学,延儒设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四乡寒士。至清光绪十八年,邑绅李福泰、李瞻泰、李金铃等呈请县暑,广募赀金,在祈蚕祠西侧创立义学校一所,对求学者实行义务教育。昔日前人如此崇尚文化,珍视教育,注重义学,值得今人赞颂、传承。 

孟母育圣有良方,

祠宇延儒设教堂。

寒士庙中多就之,

义学校内声朗朗。


 

七绝 .咏双圣

孟子游齐,为尽孝道迎母奉养于阳谷。后孟子拟由齐至宋,但因母亲年事已高不便随行而忧愁。孟母得知后激励孟子胸怀大志,放眼天下,公而忘私,大爱无疆,为民传道,放心远行。孟母、孟子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非圣人莫所及。

异国奉亲孝当先

劝儿行道仁义传

家国天下融一统

 

母子双圣盖世贤



颂阳谷孟母诗词·十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