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阳谷孟母诗词·十首

标签:
孟母祈蚕祠庙会阳谷文化 |
颂阳谷孟母诗词·十首
孟 传 科
(一)
卜算子·考阳谷孟母祈蚕祠有感
仉氏居邹邑,寡孀育孤子,三迁择邻行圣举,儒教获接力,
万世赞母仪。
孟母徙齐西,爱众诚祷祉,劝农植桑为社稷,民业得振起,
千古祈蚕祠。
【注释】
祷祉:祈神赐福。此处借指孟母为民祈福,祀求蚕神以护佑蚕事的丰收。
千古:久远的年代;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祈蚕祠:为表彰孟母祈蚕佑民圣举,阳谷县令於唐天宝七年奉诏在安乐镇之西(今石佛镇平坊村南)立孟母祈蚕祠一座。
沁园春·阳谷孟母
春秋战国,齐国西域,阿邑谷山。
曾诸侯会盟,晏子治柯,至圣留宿,先贤驿站。
孟子传道,迎母孝廉,仉氏爱民铭心间。
年事高,抱病勤祈蚕,劝农耕田。
施教化传织艺,母仪天下恩泽非凡。
扬孟母思想,民本为怀,大爱至上,举世同欢。
贤母之首,母教一人,颂圣德立祠纪念。
新时代,承母教文化,再树懿范。
【注释】
谷山:阳谷之名源于古阿邑谷山之阳的意思。此处谷山指阳谷县。战国时期,阳谷地处齐囯西部边陲,曾为孟母居住、祈蚕之地。
诸候会盟:据历史书籍记载,春秋鲁僖公三年(公元前687年),作为周边霸主的齐桓公曾约宋、江、黄三国诸侯会盟于阳谷。阳谷会盟台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隅,现清河西路南侧。
晏子治柯: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人。齐景公时,为柯邑宰(今阳谷县阿城一带)。晏子治柯的故事记载于《晏子春秋》,还记载于汉代刘向编辑的《说苑》。这个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至圣留宿: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此处至圣专指孔子。阳谷县东北的安乐镇后屯村有一通阳谷知县何式珍于光绪拾伍年(1889)敬立的“孔子宿处”碑,碑的右侧刻有三行小字:“昔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三月而鲁国大治,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孔子行,遂去鲁适卫,记曰‘宿乎屯’,盖即此处"。
先贤驿站:据载,孔子的弟子孟敬叔、冉子、颜辛、高子羔、子路等先贤都曾留足阳谷,在此活动。此语喻指春秋战国时期,阳谷一带是诸多贤达的留居、活动地。
迎母:指孟子五十七岁时迎接母亲就养于阳谷今石佛镇平房村南。此地古有孟母故里、孟母墓、孟母祈蚕祠。
圣德: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
(三)
母圣贤,徙居谷山忙祈蚕。
忙祈蚕,心系桑田,恩惠宇寰。
邹邑教子履三迁,齐西仁民莫等闲。
莫等闲,大爱无疆,煦润人间。
【注释】
圣母:此处指亚圣之母仉氏。山东监察御史钟化民《祭孟母文》赞道:"子之圣即母之圣"。孟子被尊为亚圣,故亚圣之母仉氏称之为圣母。
谷山:指阳谷县。阳谷之名源于古阿邑谷山之阳的意思。
桑田: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这里泛指民生。
(四)
一剪梅·孟母乡
谷邑辖属孟母乡,纪念圣贤,儒道弘扬;
祈蚕遗风传万代,教子佑民,启迪崇尚。
母范超群列首榜,淑德贤良,大爱无疆;
学圣母仁民思想,唤起大众,社稷景祥。
【注释】
辖属:下辖。
孟母乡:为纪念孟母,1936年至1939年,阳谷县曾设置孟母乡,将孟母祈蚕祠周围的陈集、平坊、朱家庄等十几个村划入境内,隶属阳谷县第四区管辖。
祈蚕遗风:指孟母在阳谷一带兴德化、劝农桑、祈蚕事、树母仪的仁民、爱民、惠民思想和品德。
启迪崇尚:启迪,意为启发开导;崇尚,意为推崇慕尚。此处引喻为以"孟母"二字命名乡的名称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引导民众崇尚孟母。
母范:犹母仪。为母之道,母之仪范。
景祥:大的祥瑞。安泰,祥和。
(五)
念奴娇·祀孟母
华夏独特,祈蚕祠,祀亚圣母仉氏。
孟母佑民盛德厚,倾注百姓衣食。
御敕建庙,钦设祀生,行奉祀仪式。
承神至尊,祭圣母重祠祀。
远近黎民纷至,顶礼膜拜,许良愿起誓。
激励世风岂可辍,母懿德长相继。
古往今来,尊崇先贤,敬母教宗师。
承前启后,再创辉煌历史。
【注释】
祈蚕祠:为表彰孟母,阳谷县令於唐天宝七年奉诏在安乐镇之西(今石佛镇平坊村南)孟母故里处建孟母祈蚕祠(亦称孟母庙)一座。以祈蚕命名的孟母庙宇在全国独此一处。
钦设祀生:据《孟子世家谱》记载:阳谷孟母祈蚕祠钦设祀生两名,奉守祠庙,专祀孟母。
祠祀: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史记·孝文本纪》:“﹝今崩﹞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
黎民:民众,百姓。
良愿:犹宿愿。
母教宗师:孟母被誉为“母教一人”,列中华四大贤母之首。这里的母教宗师指孟母其人。
(六)
七律·赶阳谷孟母庙会
农历(夏历)二二月初二是亚圣孟子的生日,即孟母为母之日。长久以来,阳谷孟母庙(亦称孟母祈蚕祠)时逢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皆隆重举行盛大庙会,场面恢宏,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断。阳谷县石佛镇平房村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孟母思想,于二零一九年农历二月初二恢复了孟母庙会。本人有幸参加了该届庙会活动,感受颇多,随提笔咏之。
二月初二人如潮,难忘祈蚕恩德高。
四方香客接踵至,孟母殿堂烟缭绕。
车水马龙好热闹,文化大餐诱人饱。
商贾云集招士民,谒拜许愿春来早。
(七)
七律·阳谷孟母墓遐思
圣母博爱亲祈蚕,悉心劝耕气浩然。
道行合一身力行,积劳成疾别人寰。
作古异域魂依恋,英灵始葬故里前。
归正邱首柩归鲁,孟母遗墓祀万年。
【注释】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英灵: 指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 也指才能出众的人; 又对生前有杰出功绩者的美称。
故里前:据传,孟母随孟子至齐留居阳谷,后人称其住所为孟母故里。孟母卒于阳谷,卒后暂时葬於孟母故里南。古籍善本《孟志摘要》有孟母墓图。
归正邱首: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柩归鲁:指孟母首葬於阳谷后,孟子扶柩归鲁。《孟子世家谱》有“丧母,扶丧归鲁,复返于齐,止于赢,归鲁合葬于邹”的记载。
遗墓:犹遗塚。唐
孟郊
(八)
七律·祈蚕祠孟母井
祈蚕祠内一圣井,村野瑶池泉水涌。
仙茶甘甜沐万物,宣献雨露佑苍生。
历经沧桑庙宇倾,仁德大爱皓长空。
神浆清澈今犹在,端范母仪天下鸣。
【注释】
祈蚕祠:即阳谷孟母祈蚕祠,於唐天宝七年(748)阳谷县令奉旨为表彰孟母所建。祠在今阳谷县石佛镇平房村南。
圣井:指孟母祈蚕祠内的水井,百姓称之为“孟母井”
村野:指乡村田野。又指乡村。还借指乡居之人。
瑶池:意为神话中称西王母所住的地方。此处借指孟母祈蚕之所。
(九)
七绝·孟母祈蚕祠义学
孟母育圣有良方,
祠宇延儒设教堂。
寒士庙中多就之,
义学校内声朗朗。
七绝
孟子游齐,为尽孝道迎母奉养于阳谷。后孟子拟由齐至宋,但因母亲年事已高不便随行而忧愁。孟母得知后激励孟子胸怀大志,放眼天下,公而忘私,大爱无疆,为民传道,放心远行。孟母、孟子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非圣人莫所及。
异国奉亲孝当先,
劝儿行道仁义传。
家国天下融一统,
母子双圣盖世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