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第十八代传人孟昭力
http://s4/middle/5e63b071gb90ba19e9bc3&690
梅花拳第十八代传人孟昭力
阳谷县张秋镇孟家海村(东孟海)孟昭力,17岁开始学梅花拳,至今已20余年,是梅花拳第十八代传人,现为聊城市“武协”秘书长,中国武协会员,国家一级裁判,武术六段。孟昭力继2008年11月15日至17日,首届中国梅花拳演武大会暨保护发展论坛获男子拳术第二名、对练套路一等奖之后,又分别于2009年5月和2010年10月,获山东省“武协杯”传统武术比赛拳术第一名、对练第一名;中国梅花拳90公斤级散打项目冠军和男子拳术项目亚军。孟昭力在习练梅花拳的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对梅花拳传统套路进行了不少有益改进和创新,给这一古老的拳种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他还广收弟子,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武术人才。
“考察“三年,终成嫡传弟子
孟昭力出生于习武之风盛行的阳谷县张秋镇孟海村,受环境影响,他自幼就酷爱武术,8岁时开始跟随堂叔学习大洪拳。1986年考入阳谷师范学校后,孟昭力即投于梅花拳一代宗师、民间武术家韩清歧先生门下,习练梅花拳。
韩清歧是阳谷县寿张镇人,梅花拳的第十六代传人,一生不舍梅花拳,内功深厚。孟昭力从师傅口中了解到,梅花拳也叫“梅花桩”,因老辈拳师在木桩上练功而得名。到了近代,习武者改在平地上练功,故梅花拳又称为“落地梅花”。
“听师傅讲,梅花拳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神秘拳种,是义和拳的前身,到底何人何时所创,众说纷纭。当年,拳师们发动并领导了清末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孟昭力说。
此外,梅花拳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良的传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梅花拳至今已形成了一套练神练气、修心养性的理论和功法,成为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为一体的“文武大法”。
按照拳规,新进徒弟要在一定时间内接受“武功”和“武德”两个方面的严格考察,通过者方可成为梅花拳的嫡传弟子。刚开始的三年里,孟昭力主要学习梅花拳的基本套路。因学习刻苦、悟性极高,功力长进迅速,而且品行端正。三年后,孟昭力成为梅花拳的正宗传人。
博采众长,老拳种焕发新活力
孟昭力跟韩清歧系统学习梅花拳十余年,后又遍访民间拳师,练习螳螂拳、查拳、太极拳等。吸取了众家之精华后,他在梅花拳方面的造诣和功力更加高深。
得到梅花拳的真传后,孟昭力并没有忘记师傅的嘱托:替师代劳,收徒授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他已收徒百余人,使梅花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其三名弟子还曾在山东省、河南省武术比赛中分获冠亚军。孟昭力现在有一个打算,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在他就职的水城中学,向爱好武术的学生免费传授武艺,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武术人才。
在长期练习梅花拳的过程中,孟昭力发现,在传统的一路拳和二路拳中,有些套路是重复的,还有部分套路动作比较僵硬。为此,他在整理研究梅花拳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整编合并、去僵存柔,使之更加精炼、更加舒展大方,使梅花拳更便于普及和推广。目前,孟昭力仍在继续此项工作。他表示,他将创编一套新的梅花拳套路——“三路梅花拳”。
练拳20年,收获一箩筐
2009年5月,在山东省“武协杯”传统武术比赛中,孟昭力分别获得拳术、对练第一名;
2010年在中国梅花拳第二届演武大会上,他又获取得散打项目90公斤级冠军和男子拳术项目的亚军。
孟昭力说,二十余年的习武经历让他收获了许多,包括强健的体魄、过人的胆略、对人生的自信、遇事冷静的态度等等。
在读书时代,孟昭力常在中、长跑比赛中拿冠军,他认为这要得益于初学梅花拳站桩时打下的腿功基础。
“从幼年时期到现在,我只打过两次吊瓶,其余时间连个药片都没吃过。身体偶尔不舒服时,打打拳、运运气就没啥事儿了。”孟昭力说。
他坦承,自己身体强壮也跟广交朋友有关。“和武术界各门派的朋友经常切磋一下武艺,我会感到心情特别舒畅。”
因为有一身好武功,遭遇孟昭力的“坏人”往往难以得逞。2000年夏天,在公共汽车上,扒手将他腰上挂着的一部新手机给“牵”走了。孟昭力发现后,在扒手将要下车前将其轻松制服。其几名同伙一看对手“来者不善”,都灰溜溜地跑了。
孟昭力说,多年练武还让他更有正义感。他表示,今后如果遇到他人陷身于危难的情况,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挺身相救。
古训不过时,欲习武先做人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孟昭力多次提到“武德”、“人品”等字眼。他说,“习武之人尤其要讲究武德和人品,否则,武术在这些人的身上就很容易成为危害社会的工具。”
孟昭力说,学梅花拳有一条古训,拜师时都要当做誓言诵念一遍:“不能欺师蔑祖,不能仗势欺人,不能以大压小……”对于当今的学武之人,这条古训仍有教育意义。
“如何利用武术来造福社会,值得每一个习武之人深思。” 孟昭力说,不管是民间武术家还是武校教练,都应该向学生开展武德教育,提高其个人修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