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老而又年轻的五宝镇

(2010-07-30 17:08:3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古老而又年轻的五宝镇

 

姜孝德

 

 

匆匆忙忙流淌的御临河进入五宝境内,突然放慢了脚步,江流变得格外的平缓,江面也变得宽阔了,仿佛有些不舍,又仿佛有些惧怕长江,然而,最终她还是从这里汇入了长江。

关于五宝的得名,我们总以为这里有五样宝,其实不是。原来“宝”是“堡”之美化。五宝的老人告诉我们,过去五宝场周围有五个堡——青松堡、柏树堡、道场堡、麻角堡、李家堡,故名五堡。五宝旧属渝北区,1995年划归江北区。

五宝镇位于江北区东部,东邻洛碛镇,南隔长江与巴南区木洞镇相望,西接鱼嘴镇,西北、北部与复盛镇、舒家镇接壤,幅员4028平方公里,这里是御临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我最初到五宝场,是1996年春节前,我们到五宝镇慰问演出。那时从鱼嘴到五宝的路还没有铺水泥,而是土路,汽车一路颠颠簸簸,让人很难受;那时正在下雨,遇到陡的坡,无论汽车怎样吼叫也爬不上去,没法,我们只好下车去推,到了五宝,我们的鞋子上都粘满了泥巴,每只少说也有三斤重。到五宝真难!五宝场很小,大概有两三百米长吧,场两边是破破烂烂的老式房子。然而,五宝的观众热情极了,不仅人多,而且看到精彩处不怕把手拍疼,这让我们觉得,去五宝再艰难也值得。

五宝被长江和御临河环抱,在河运昌盛的年代,繁荣曾经簇拥着五宝。这里既是御临河流入长江的终点,也是从长江进入御临河的起点。当年这里云集了许多搬运工、船工、纤夫,有了人就有了生意,四方的生意人都扑向了五宝,真把一个五宝造成了热闹的乡镇。

因为船工、纤夫都在凶滩恶水中找吃的,他们渴望平安,因此这里有好几个祭祀水神的庙宇——川主宫(即驿龙庙)、王爷庙、观音寺等。川主宫(庙)是一种类型庙宇,四川与重庆境内都有,供奉的神并不统一,常见的有李冰、二郎神、赵昱等,五宝的川主宫供奉的是什么神,没有记载,我们就不清楚了。本区一些学者凭道听途说,把“川主”误作“川祖”,说是入川的第一代祖宗,谬矣!川主宫“坐落在獐鹿溪口,面对御临河”,也可以证明它是祭祀水神的庙宇。王爷庙供奉的是镇江王爷,常见的神有李冰、二郎神、杨泗将军,也有供奉大禹的。五宝的观音寺也应该是水神庙,有记载说:“佛厅正中为丈许镇江王爷神祖”。

五宝也是长江边上一个兴旺的水码头,东来西往的船只都要在这里停歇。当地居民为了做船工、纤夫的生意,只要河水一退,就把痁铺移到河边去,因而,在司官台一带就形成了一条河街,吃喝饮用一应俱全,甚至包括船用器材,像什么纤籐、綯绳、篙竿、搭拔等等都有。只要河水一涨,这些店铺就搬走了。因而,这条街只存在于秋末到第二年的夏初。

五宝有一个小地名叫“巡检司”,很有意思。巡检司本来是一个机构,随着朝代的更换,巡检司早已化为乌有,而当地居民却把当年巡检司的驻地称作巡检司。这里设置巡检司是明代的事了。《明史·地理志》载,重庆府领三州十七县,置巡检司五。巴县条云:“东有大红江巡检司”;大红江即今天的御临河。巡检司主要履行警察职责,巡逻、捕盗、缉私、甚至消防,但它也有克格勃的职责,就是监视地方动向。巡检司的人数多少不一,从几个到几百个都有。巡检司的官不会很大,大红江巡检司的官好像只是一个从九品,县官七品都叫芝麻官,这从九品的官真是小得差点没了官气。

五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沉默得太久了,如今它开始歌唱了。最初是从鱼嘴到五宝的公路全部铺上了水泥,紧接着又是渝宜高速公路在箭沱湾设了一个出口,阻碍五宝发展的瓶颈一下子就打破了。有人告诉我说,他在观音桥点燃一只香烟,到了五宝还没燃完。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从观音桥到五宝的车程大概就只要30分来分钟。而今五宝场的建筑也变了,已经有了很现代的楼房,特别是那个广场,不仅宽阔,而且还自带舞台,这让我们的下乡演出不仅轻松了许多,而且还有了几分惬意。

21世纪开始,五宝镇的党政领导便着力谋划五宝镇的大发展,他们把目光锁定在“观光农业”上,他们引导村民种植纯天然农产品、养殖绿色生态家禽家畜;继而,他们又举办“年猪节”,来推动观光农业的发展,目前“年猪节”已经举办了四届。年猪节期间,肥猪选秀,杀年猪,吃刨猪汤、吃百家宴,举办民俗文艺演出,把一个五宝镇弄得热闹非凡。不过,严格地说,五宝镇的旅游业还未真正发展起来。五宝发展旅游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她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比较多,驿龙庙、王氏大庄园等都是难得的古建筑精品;古寨遗址、百骨亭也值得一看;五宝的民歌虽然不及木洞那么多,但还是很有特点,这里的“禾闹”完全可以让人感到原生态民歌的风采。五宝还可以把御临河沿岸风景,以及温泉,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五宝旅游的前景,我是很看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