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晚渡
姜孝德
在古老的巴渝大地上,有一个地方曾经被文人墨客千百次地歌咏,她就是“黄葛晚渡”。写黄葛晚渡的诗歌多得无数,但写得好的却不多,清人周开丰写得还不错:
渝江秋色老,野渡暮生寒。
天水苍茫合,烟岚缥缈看。
悄无人共语,似有艓横滩。
极目层城上,风高更倚栏。
但有人批评说此诗有些阴冷,不如宋人余玠写得亮丽:余玠诗曰:
龙门东去水和天,待渡行人暂息肩。
自是晚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
这种差异应该是时代的差异。余玠身处宋末,国家危难、社稷将倾,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都坐不住了;再说他担任要职,身肩国家生死、民族存亡的重任,血的温度怕也比常人高出几度;与他同时代的文天祥就是一个诗歌惊天地,热血祭轩辕的硬汉子!而周开丰乃康熙年间的巴渝乡贤,曾经做过比县官还小的官――同知,他的悠闲足以让他的诗温文尔雅、犹如静映于池中的圆月。他所处的时代,政治高压与科举仕途让诗歌严重缺钙;只有到了清晚期,我们才看到了与宋末一样血溅日月,高亢悲壮的诗歌。
岁月象一匹奔腾的野马,从远古而来,又向未来而去,从未停顿;历史在这野马的奔腾中,一页一页地翻过,许多不可一世的人物瞬息间便如落叶化归尘土;许多荣华富贵刹那间便如一场梦,烟消云散,而“黄葛晚渡”则以她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诗人,她在诗人的笔下永生了,藉此,她得以红颜不老、得以穿越历史的河流,来到我们的面前。
黄葛晚渡是巴渝十二景之一。黄葛渡位于重庆长江大桥下游,是古代重庆城往南的重要渡口。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江水又东,迳黄葛峡,山高峻险,全无人居。”那时的黄葛渡是何等的荒凉哟,渡口怕也不存在。郦道元说的“黄葛峡”,而今,我们怎么也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峡。最大可能是峡的两岸为泥土坡,每年遭到江水的冲刷,致使水土流失、江岸后退,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黄葛渡得名,传说昔日渡口有一黄葛巨树,来去的人都喜欢在这树下纳凉、小憩,后来便以树为渡口命名。清人有诗曰:“江村图画中,夕阳半明灭。老树旁屈盘,垂荫几千丈。”(张九镒《黄葛晚渡》)“老树根盘古渡旁,珊瑚秀插水中央。”(姜会照《黄葛晚渡》)黄葛渡与渝中区的南纪门虽说是隔江相望,但要渡江实非易事。冬天,江水枯瘦,亮出一个茫苍苍的珊瑚坝,横亘在黄葛渡与南纪门之间,虽说珊瑚坝位于渡口间的只是末端,但也宽大得让人生怕,此时要渡江得穿过珊瑚坝才能上船;最艰难是江水欲退未退时,珊瑚坝还是一个江洲,内河的水浅了,船靠不拢岸,人要涉江,然后走过珊瑚坝才能上船。冬天,雾大了,船夫不敢行船,只得“扎雾”,等日出雾散才敢开船。夏天,洪水泛滥,水势猛如蛟龙,要从此地过渡,就难上加难了,要么冒死一渡,要么得等几日,水势消退后再渡。
黄葛渡,如一叶小舟穿行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多辛酸,几多沉浮。也许是诗人多情,也许是诗人旷达,也许是黄葛渡很能让诗人触景生情,……反正在他们眼里,黄葛渡真是美得无以复加。最让他们心动的时分,当数傍晚时的黄葛渡。夕阳残照,余辉满天,长江流金淌银,几只归帆逆流而上,迅速从眼前滑过,追日而去;三两只水鸟追逐着白帆,发出阵阵鸣叫;一叶扁舟从江对岸飘摇而来,在江面上划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水纹;舟子亮开嗓子唱起高亢的川江号子,这独具巴渝魅力的《竹枝》撩动了游子的乡愁,泪水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待到天暗月出,江风徐来,渡船横江而来,江面泛起烂银的波澜,那船好象是航行在梦里,让无数的诗人目睹此景赞口不绝。
我曾设想,清代文人喜爱黄葛黄渡,为什么?仅仅是津渡、仅仅是美丽?其实,黄葛晚渡美在一个“晚”字,把宋人余玠的诗和清人的诗作一个比较,答案很清楚。余玠写的是夕照中的渡口,而清人的笔下多是夜幕四合、视界茫然的晚境。这时渡江,人对彼岸一片茫然,极易让人联想到人生旅途,或者仕途;政治的不开明,使每个人对前途、对未来都有一种担忧。巴渝诗人张九镒在《黄葛晚渡》诗里便倾述着这样一种感慨:“四顾但苍茫,长啸江天碧。”夜幕锁江津,凄迷忧前程。此景触动诗人情怀,于是明写渡口,暗示人生的凄美诗行便诞生了。津渡历来是行游诗人、特别是谪迁的官僚伤世感怀的地方,究其因由,应是津渡乃再行之起点,而前程又殊难预料。秦观那道传唱千古的《踏莎行》便集中体现了这种情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园望断无寻处……”既然前途难料,那为什么又不归去呢?其实,那时的读书人唯有通过仕途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达到荣宗耀祖的目的,再难也得前进。
站在黄葛渡边,我默默地注视着脚下的长江,风从耳边刮过,絮语着历史的苍桑,絮语着王尔鉴们的诗文曲赋,絮语着那个古老而优美传说……江面上已经看不见渡船,那片片白帆也已飘进了岁月的深处,我的眼前是长龙般卧在江上的长江大桥,是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我的脚下则是欲与江流比长短的南岸滨江路……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虽然,山,还是那座山;江,还是那条江,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赋予了“黄葛晚渡”全新的内含。夜幕降临时,长江大桥上千盏明灯一齐点亮,美丽如同彩虹卧江;这样的“渡口”难道不比黄葛古渡更美;这样的“渡口”不受洪水阻拦,不被大雾隔断,这难道不比黄葛古渡更方便?
巴渝十二景已经很老了,但是,她所传承的巴渝文化让今天的人们感到一种恍若隔世的宁静与温馨,她还在为重庆的发展做贡献。不信,您上网去看一看就清楚了,可以这么说,“巴渝十二景”至今还是重庆旅游的重要产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