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赛概况
首盘丁宁VS冯天薇,丁宁在大局2:0领先,第三局7:5领先的大好局势下,痛失好局,而最后被冯天薇连扳3局逆转;
第二盘刘诗雯1:3不敌王越古;
第三盘老将郭焱在先失一局后,顶住压力连扳三局以3:1扳回一分;
第四盘再次出场的刘诗雯1:3不敌冯天薇。
中国女队最后以1:3负于新加坡女队,19年来再次丢冠,无缘女团九连冠。
新加坡女乒有史以来则首夺考比伦杯。
二、个人看法
1、丁宁出2号位置冲击新队一号选手冯天薇问题。
冯天薇除了对丁宁的发球需要适应之外,各类技术稍占上风,结合丁宁的发球优势,所以二人胜负要看临场发挥情况,胜率应该五五分。丁宁前2局,精神亢奋,借发球优势,加以冯慢热原因,轻松取胜2局,第三局7:5领先时,思想有些走神,以为全盘胜利在手,打得稍有些保守和随意,连失几分后犹如放虎归山,痛失胜利的绝好机会。冯在绝路逢生的情况下,冷静对付丁宁,加之新队新教头是原北京队的中国教练,暂停指教如何对付丁宁之软肋后,逐渐适应丁宁的发球和
打法,降低搏杀风险,用比较稳健的中等力量把球上台,与丁宁中台多回合较量,在丁宁兴奋状态下降并伴有急于取胜急躁情绪的情况下,逐步取得主动,决胜局冯以10:9时,丁宁强拉近网短球打网出界,既成败事。冯天薇后来居上,完成这场超强大逆转的首盘胜利。冯天薇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二的超一流女乒选手,取得胜利也算是情理当中。
2、刘诗雯担当一号位置,年轻有为,担当重任问题。
这次对阵新队,这样安排还是有些风险,因为刘的打法是借力打力,速度快,摩擦小,靠速度压制对方旋转。加之手上动作小,打下旋球能力稍弱,虽然在国内PK场合上能占些上风,但不排除常年一起打球彼此熟悉球路的因素,有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之疑。所以对冯的胜率也在五五开,看场上发挥定胜负。刘诗雯面对反手使用颗粒胶皮的老将王越古,也是个弱项问题。王越古是国家女一队退役队员,其球风犀利,球速快捷,线路刁钻,场上强烈的搏杀精神令人胆怯。相比之下,球风球路和使用器材上,刘比王略差一筹,这次输球也算是预料之中。
3、老将郭焱使用问题
郭焱乒乓技术男性化明显,个子高,护台面积大,正反手弧圈旋转强力量大,对大多女子选手来说都是难以对付的选手。
前期因为功力不及王楠张怡宁,也在怀才不遇之列。现在因为年龄稍大原因,不是2012年奥运会培养的新生力量选手。
此次排3号位置,只是确保拿1分的考虑。没有把老将郭焱排在一号或二号位置上,这次也算是教练组的运筹失误。因为郭焱当前状态的实力,在李晓霞郭跃双双因伤不能上场的情况下,郭应该是担当绝对主力的最好人选之一。
4、最后说说教练组的最大指挥失误。
首先的问题是不能把这次世界锦标赛当作2012年奥运会的练兵赛,因为世界锦标赛是更专业更重要的世界范围内的乒乓重大赛事。备战奥运会和这次参加世乒赛是两回事。至于培养新手,备战下次奥运,应该在巡回赛之类的普通赛事上实施。而从国家队队内PK选秀,到这次大赛的赛前准备,看教练组的各种安排,从以年轻新手担当重任的安排和锻炼上看,基本上都是被选拔新手培养新手的思想主宰,没有考虑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的双保险方案,所以,也是这次女乒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说,奥运会的参赛名额现在也被国际乒联改成了只能2名选手参加,到时如何排兵布阵,选拔最理想最优秀的选手参赛,也是以后认真重新妥善考虑的事情。
温馨提示:国家男队的决赛上场名单在女队失利之后,就在开赛几分钟前,临时做了相应调整。在国内选拔赛里,最后战胜王励勤,从而艰难取得最后参赛名额的30岁老将马林担当一号选手,气势如虹取得2分,张继科三号位战胜苏斯得1分,中国队从而以3:1的理想战绩,战胜了休养多日后复出临战状态极佳超一流选手波尔领衔的,有备而来强大的德国男子乒乓球队,从而再次夺冠。赛后媒体采访刘国梁和马林二人时,他们心情激动,感慨万分,动情之处,黯然泪下,好男儿有泪不轻弹,看来刘国梁和马林真是有相当的相当的难处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