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历代石刻----秀峰篇
世界文化遗产庐山,是中国乃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山。而最具文化历史丰碑意义的当属庐山历代石刻。一千多年来庐山以其雄伟和秀美风光吸引了历代名人纷至沓来,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胜迹芳踪,故事传奇和诗词文赋,也在庐山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石刻,形成了具有美学价值和可以感知触摸的文化景观,分布在庐山各个景区和景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与秀美的庐山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道别致的风景线。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中华艺术瑰宝。
庐山最早的石刻始于晋代。1600多年来,刻石遗迹代代流传,今已发现1300余处,主要分布在秀峰,白鹿洞书院,观音桥,东林寺,卧龙潭,牯岭等景区。
8月14日至18日,在星子县的朋友陪同下,亲身感受了庐山石刻的的文化的魅力。
秀峰在星子县境内,驱车进入秀峰山门,是清代康熙题的秀峰二字。在秀峰寺的山门,是宋代书法家米芾题写的第一山三字,石刻在秀峰龙潭右侧。铁线观音像为大唐大和中神僧笔法,极为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刻石时间为泰定二年。原作在文革中毁坏。后据刘海粟拓片描摹。
聪明泉为黄庭坚的真迹,其结字猷劲,点画收紧,引筋入骨,整体匀称。
秀峰寺三字为康熙皇帝书写,于康熙四十七年刻石。大字楷书,中锋用笔,俊秀晴朗,是皇家馆阁体的典范。
洒松雪三字为康熙皇太子的书法,行书点画丰满秀润,结体紧密,端庄流丽,得二王风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