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中溪的石坪(今斗母宫东北方)上,镌刻有隶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因称其地为“经石峪”。今经文存字一千零七十一字,文字径五十公分,字迹波磔古宕,“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石索》),气势雄奇,历有“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颂称。刻石无年款和书刻者姓氏,金石学家一般考定为北齐时期的作品。
附按:《金刚经》刻石的时代和作者,历代诸说纷纭。明王世贞云:“俗传王右军(晋代王羲之)书,非也。然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作。”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帖目》则谓:
“今考其笔法,实与邹县北齐韦子深刻经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作无疑。”清聂剑光又称:“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与徂徕山刻石经二,俱隶书,字迹古劲,与此如出一手,则是经或亦子椿书耶?”此外,还有南朝宋人羊欣书、北魏郑道昭书、
北齐僧安道一书等多种说法。近年崔秀国等同志在所著《泰岱史迹》一书中,则根据邹县铁山摩崖的题跋,考定铁山摩崖与泰山石经的书者为北朝末期的相咸韬,观点颇具新意。
虽然这些说法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查考,但从经石峪大字的笔势风格分析,定为北齐时代的作品比较合理。现代史家郭沫若在泰山考察时,所作《访经石峪》一诗即是持这种观点,诗云:“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