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路书画印象
魏殿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正是对故宫博物院书画家陈大路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在六十年代初,陈大路从师溥松窗,王友石等大家学习传统山水画,打下比较扎实的绘画功底。
到故宫博物院担任编制整理典藏艺术品工作以后,故宫这座文化宝库深深地吸引着这位勤奋好学的青年,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历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令他神往,他临摹大量石涛、八大山人、董其昌等人的作品,四十多年的刻苦学习,练就了娴熟的书画技巧。
除了从传统中学习以外,陈大路坚持面向生活,面向自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故宫的城墙,把传统文化修养溶入到自然之中。他经常到京郊写生,细心观察自然界的变化,绿色的山峦、黄色的麦田、静静的小河、公园的残雪……留下他写生的足迹。他笔下的山峦,表现了大自然原始生态之美;黄色的麦田,表现了人民群众勤劳智慧之美;中山公园的残雪,表现了洁白素雅之美,并有着对春天的向往。
平时陈大路认真琢磨生活中细小画面。始终保持了一个返璞归真的自我,从自我潜意中挖掘对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关爱以及对生活的眷恋。他擅长写意花卉,花卉以梅兰竹菊见长,尤以兰最精。他画的兰草披拂自如,柔中带刚,加上淡淡的花朵,令观者倍觉清新。除传统的题材外,还创作出多幅以向日葵与鸢尾花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以往国画家较少涉及的。他笔下的向日葵,既有国画中清洁儒雅的文人气息,也有重彩暄泄的西画因素。他画的鸢尾花,绿紫对比,色彩明朗而清新,用笔枯润相间,干湿相映,这种取材既是对司空见惯的题材的回避,更是他对生活、对人生态度的下意识的流露。
陈大路的书法艺术也表现出扎实的传统功底。现在有不少大家,画的很认真,但一看到题款,就会露怯。而陈大路特别从传统绘画吸取书法精华。从他绘画中的题款中就可以看出。除了“举翅不发,欲走不停”行笔功力外,更见他从善如流、一气呵成的艺术境界,使书与画相得益彰,互为表里,达到和谐统一,脱俗清新的自然境界。
“书如其人,画如其人”这是国人欣赏国画作者的简单评语,“作为艺术家三十多岁是半成品,四十多岁是成品,五十岁是精品,六十岁是极品,七十岁是贡品。”这些的评语用在陈大路身上,也是很贴切。六十岁的陈大路,正是出精品的时候。
总之,读陈大路的书画作品,如沐一股和煦的春风,温馨中带有几分暖意,淳朴中流有几分自然。对欣赏者来说,既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又给人带来心灵的净化。
2007年发表于《艺术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