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交文化搭上了时代文化的列车

(2009-12-17 10:02:41)
标签:

那叶舟

评论

公交让座文化

杂谈

公交文化搭上了时代文化的列车

图片来自浮光掠影论坛

 

  笔者曾见过这么两个场景
  场景一:

  一个刚上公交车的青年人正要坐上唯一的那个空位,突然有个女孩过来挡他并示意门口还上来了一位老人。当目睹这一切的时候,乘客和准备要坐的青年人都对她投去赞美的目光,顿时整个上班的路程似乎轻松了,车内也充满了温馨和关爱;
  场景二:

  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后售票员让一位年轻的女孩让个座,女孩很有理地回答:站着累,我有坐着的权利。
  当公交车在中国迅猛的发展中也迅猛地在各个城市生长的时候,让座文化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的公交车让座文化无疑遭遇了尴尬和拉锯战。那么,到底还是不让又何妨?不让又何妨?我们的公交让座文化,究竟该该何去何从?

  众所周之,传统的让座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似乎不容亵渎。包括很多执此文化的学者和乘客,都一致认为不管拿出什么理由来,“让”永远是一个国度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但事实来讲,这个传统的文化观念已经逐渐被时代文化所打破。很多国外的城市也都慢慢改变着这一观念,在中国大陆已经有不少人在呼喊:把座位让给最需要的人。

  仅仅是一个座位,但当它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挂钩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来探讨一下,深究一下:

  首先就现中国而言,公交乘客群集中在每个城市本市市民和外来人员,本市市民一般是较为复杂的一个群体,涵盖了本市的老幼病残;而外来人员一般都是来务工的一个群体。从北京来讲,庞大的来京务工者是公交乘客的最大群体,这一群体基本概括了一个概念—— “蚁族”,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累,尤其民工,他们面对超额度的工作之后,实在需要休息。所以也有人来颠覆这个概念:农村的老人到六七十岁都还在劳作,而城市人群五十岁左右退休后逸享天年,出行还得给老人家让座,他们那么舒适,而我们却定当隐忍辛苦。其实,不管年龄是多少,不管属于哪个群体,如果别人比我们更需要座位,予之于花,则手有余香。

  任何群体之间的人与人,其实并不是存在矛盾的必然,这个时代所决定的让座文化也已经不容我们忽视,不管是坐在车上的市民还是外来人员,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爱是必须的,公交车座位是有数的,而乘客将是无数的,文明更是无限的。

  随着城市发展的步骤加快,更多的人加入了城市便捷化的轨道上来,公交文化和时代文化的转型与相辅日益激增,面对艰难的出行,我呼吁:请大家都起来让座(意识行为,文明行动),把座位让给需要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