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散文)
(2024-05-09 15:12:20)
标签:
文化情感散文甪直叶圣陶 |
分类: 散文 |
甪直(散文)
孙柏昌
在去苏州的高速公路上,我们乘坐的大巴拐了个弯儿,去了一个叫“甪(LU)直”的地方。
看过一些江南水乡之后,我不会对这个新去的地方抱有什么新奇的感觉了。我想。无非是石桥、溪水、石街、水车、黑色的木板门、伸向小溪那湿漉漉的石阶、咿呀着桨声的小船、身着江南水乡服饰的女孩、招揽旅游饰物的五光十色店铺……或许是年龄的关系,大多是不会纳闷了。不过,这个叫“甪直”的地方,还是让我纳了一下闷。
镇口立着的一个“甪直”塑像,独角怪兽,能日行十万八千里,遥知远方的事物。那个“甪”字,同行的人,谁也不认识。导游小姐告诉我:“LU!”
“甪直”是伴随着古镇游新“LU”起来的,当然少了许多文化底蕴。不过,还是“LU”出了许多“闷儿”——江南无处不山水。
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就是叶圣陶纪念馆。纪念馆保圣寺西侧,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叶老的墓地也在这儿。他不是甪直人,而是苏州草桥人。也许这是他终生难忘的地方。中学毕业后,就到这里任教了。他曾经当过共和国的教育部副部长。尽管他一生有许多角色,“教师”这个角色是他最看重的。他曾经数次来过甪直,有许多题词、合影,说的也都是如何重视教育。“教育兴国之本”。纪念馆的展室很小,照片摆得非常密集。
整个纪念馆,也很小,很朴素,亦如叶老的生前。墓,也简朴。有数棵苍老的银杏树与他的灵魂相伴。去时,正值隆冬,银杏树的叶子已经落了,枝桠裁剪着昏濛的天空,如同叶老的题字,写在辽远的天际。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
“万盛米行”还在,墙壁上写着叶老的《多收了三五斗》的小说,那美丽的文字依然在呼唤着久远的记忆。
米行的院落里支着一架水车,同行的朋友结伴踏踩,却在一片笑声中滑落了,怎么也车不上水来。
离开甪直古镇的时候,无论是走在石街上,还是漫步在石拱桥上,都平添了许多庄重。这毕竟是叶圣陶先生曾经无数次走过的地方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清瘦的身影,着一身深色长袍,走在街路上。他那不时蹙缩着的眉头,是在思索着什么呢?当他八十高龄重返甪直的时候,又在思索着什么呢?青年时代的热血与梦想,有多少正在变成现实,又有多少仍然只是梦想?
甪直,因了一个伟大的名字而不同凡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