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砚小弟曾在博上要我贴这篇文,我回他稍后贴,说过的话一直记得。这会儿来贴博,特别感谢大家教育周刊的高老师和家乡塘河杂志的杜老师,谢谢远处、近处的编辑老师一直在鼓励!顺手贴一张照片,流苏后面的老屋子便是光裕巷6号。
光裕巷6号
有友从都市来,一场热闹的相见欢后,小城里的这帮人“起义”,不如趁着此刻时闲、意兴去“沉浮岛”一游。位于小城西首的“沉浮岛”是小城在外略有声名的景观。
驱车一路向西,地形像一只宝葫芦,我们从逼仄的口进入,越往前越开阔,一直到路的尽头才下了车。眼前近处九条河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奔流来簇拥着一座小岛,这便是“沉浮岛”。富有想象力的人们美称大自然的这一杰作为
“九龙戏珠 ”。远处是成片成片的芦苇一直绵延到天边去。
我们一行人坐了船,登上小岛把亭台楼榭观赏了个遍,再凭栏眺望了远处密密织织的芦苇后,就觉得有些意兴阑珊。
有人提议,去附近的村庄里看看。村庄像冬日屋前暖阳下打盹的猫,微阖着眼,对偶尔走进的三两游人并不设防,自顾自沉浸在梦乡里。
村庄上的人家,偶尔一家用“铁将军”把门,那种旧式的老锁,一眼就让人忆起童年时的院门。其余人家门户一律洞开着,三五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聚在门前檐口下一边说话,一边納着鞋底,她们不紧不慢地拉着线,形成优美的弧,脸上挂着满足慈祥的笑容,哪一位都能入我们的镜头,作最慈爱的祖母。
在狭小幽深的小巷间穿行,路过一只凶神恶煞的狗,遇见一只惊慌失措的猫,一只“咯咯咯”炫耀自己的母鸡,几朵硕大红艳的山芋花。眼前的这幢屋,黏住了我们的目光,停滞了我们的脚步,能看得出它很有些年代了,青色的砖,青色的瓦。青是天青色,是天空的颜色,那种深邃和幽远的青能让你的心在刹那间变得宁静。瓦大约有一个人手掌那么大,有曲曲的弧度恰如美女的睫毛弯弯状,小巧玲珑的瓦们重叠着排在屋顶上,像波浪在湖面上。石砌的门楣高高的,需要仰头望。门楣上,镂刻出几个字,光裕巷6号。
我嘴里念叨着,光裕巷6号,这名字隐隐地透着贵族气。一位老人走过来,看着我们围着老屋转悠,老人发问:“你们看这老屋呀?”我们答:“是的,我们看看!”老人自来熟地给我们介绍:“这老屋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一听惊讶地叫出声来:“二百多年了呀!”
老屋的门联是新鲜的红纸上落黑字“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小窗的窗台上塞着几个饱满结实的蒜头。门前是一大块整齐的菜地,大葱、菠菜、小白菜正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着。一切都是这屋最初建起来的模样吧,而这屋最初的主人又在哪里?
这幢老屋真像个时光宝盒,无涯的时光里人们在这里生了,老了,来了,去了,而它缄默不语淡然看人间风月流转,物是人非。
遇见了这老屋,我们突然参禅了似的心清起来,在这人世,我们长长的一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浮生若寄。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教会自己的心,于无风景处看风景,在刹那间尽享欢喜自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