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 [2009年02月17日]

(2009-02-17 21:56:48)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发于辽宁散文的<东北风俗画>之一

             

            小葱蘸大酱

    “小葱蘸大酱,整整20样……这是小时候记住的一句民谣,记不清那前边儿的话了,可小葱蘸大酱,都铭刻在心,历历在目,绿的羊角葱,扑鼻子的大酱香……
    几十年前,一碗小米,一根大葱抿一口大酱,吃的十足得香,还看过喝酒的人,喝一口酒,咯嘣,一口大葱抿大酱,喝得很美很幸福。可是,生活已进入了今天的“现代”,怎么也还是离不开大酱,就像土豆、酸菜一样。东北人,纯粹的东北人的风俗。
     去年八月,会同华辰印刷厂靳厂长到宝山联合乡下坎去玩,在渔池边儿上,忽然闻到一股打鼻子的大酱香。闻香远望,渔池北岸一百米处放一酱缸,缸盖大开。这才临时决定,午饭就在这吃。
    午餐很简单,一碗大酱,一盆白净的米饭,拔几根大葱洗净,还有几棵小白菜,一堆小青辣

椒.做饭的是位70多岁的老大娘,两鬓已花白,脸上皱纹纵横像山头上的垅沟垅台般的清晰。一说一笑,让我想到我的母亲,慈祥,勤劳。这顿饭吃得很香,胜过许许多多的酒宴,细吧哒嘴,就是那大酱下饭。老大娘盛了一碗,又盛了一碗,如果不是怕鼻句着,很可能还得盛。临走想跟老大娘要点,张了几次嘴终于未能张开。  前不久,妹夫做了一次鱼,吃得也十分开心,有谁提议让妹夫到省城开炖鱼馆,并说,这样做的鱼保证客流不断,能攥大钱。妹夫连连摇头说,“不行,那得多少大酱!”我们便说,“买呗!”妹夫笑了,说:“不是那么回事,必须自己家下的酱,酱不好炖鱼也不香。”恍然大悟,原来也是大酱的作用。这才想到大酱属实不简单,东北人做土豆酱、鸡蛋酱、角瓜酱、茄酱……哪一样能离开好大酱呢。看来,东北三宝也该改写了,应该把大酱做为一宝。


     我的母亲在世时做大酱好。那会儿屯子里有些家下酱时都把母亲找去帮忙,原因在于她自己家不会下,下出的大酱发稀色浅,吃到口里味儿不正,农村人家又一年四季离不开大酱,端到桌上,家人不爱吃……大酱不好腌的咸菜也不好吃。做不好大酱的女人常被丈夫骂上几句,大酱天天上桌,她天天挨骂。我家的大酱好,色金红,味醇香,大酱好,当然腌的咸菜也好。那会儿家里穷,吃不起酱油,每当过年吃饺子,都是妈妈把用大酱腌的芹菜袋打开,倒出一些芹菜汤蘸饺子吃,记忆中,比现在吃酱油都好。有一次到农村我曾要过酱缸腌的芹菜,虽不如记忆中那么好,但还是吃了不少。
    我同宝山镇泥河岸边的老大娘说起母亲做酱,每天打200酱耙。老大娘说,“我的大酱哪天都得打500耙。俗话不是说,打到的耙子吗。酱不打到耙子,是不会好吃的。”
    啊,原来东北大酱好吃,与东北母亲的勤劳是分不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啃青苞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