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版《蜗居》还能给观众带来怎样的视觉盛宴?

标签:
娱乐 |
分类: 趣闻轶事 |
不过,《蜗居》在外地的巡演结束后,观众的评价远不如电视剧好,“人物性格单薄”、“海藻性格过于纯洁”、“房子变成万恶之源”的评论屡屡见诸报端。对此,话剧版导演雷国华表示,其实话剧本身已做得很好,因为要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表现35集电视剧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删减工程,“我们没法儿表现太多情节和人物内心的纠结,只能选择最突出的矛盾。”他说,希望观众能抛开电视剧的印象去审视这出话剧,去领略不一样的感受。
和电视剧相比,话剧版《蜗居》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浓缩了整个故事,通过“借钱筹款买房”这一核心事件,讲述了剧中几位主人公走上悲剧之路的历程。全剧因此更多聚焦于海萍和海藻姐妹俩以及苏淳、小贝各自的生存无奈,淡化了宋思明和海藻之间复杂的感情关系,剧中的海藻比之电视剧显得更为单纯和坚韧。首演当晚,原作者六六因为身在国外没有前来,但现场座无虚席的盛况足可见该剧的热门程度。
《蜗居》的观众年龄层十分之广,既有年轻男女,也有不少小剧场难得一见的中年观众,其中不少都是看了电视剧之后又来一睹话剧版的。有观众说,现在的话剧很多都是小情小调男欢女爱的题材,像《蜗居》这样关注老百姓生活的作品实在太少。加上这部戏以“房子”为切入点,透视了当下都市“房子”所承载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喜,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共鸣,因此十分难得。现在很多年轻女性都有与海藻相似的经历,这个故事,她们都深有感触。
演员们写实朴素的表演追求生活的逼真。剧中的精彩段落在于四个主角之间的争吵,家长里短如同生活中的场景。而苏淳口中“4万还是我妈,6万就成了咱妈了!幸好这钱拿回来了,否则估计你嘴里就是他妈的了”等此类台词,也不时引来现场观众的笑声。但在笑声之余,也有着发人深省的酸楚。
但是,在全剧切中当代都市人现实困境和难题的同时,也有不少观众表示,剧中的很多情节和细节都不够当下,显得有点老土,甚至不合逻辑,有时候让他们感觉不像是发生在上海的普通人的故事。诸如几位主人公身份工作不明,海萍的形象更接近于一个农村妇女而不是一个曾经的文学女青年,宋思明对海藻的感情处理也有些粗糙等,都削弱了该剧的现实主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