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文章【2】

(2009-09-25 22:44:02)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德文章

    以下全是废话啊,跟大家伙儿的生活基本没什么关系啊。废话还要说?可说呢!麦高不说,还会有别人说。那干吗不说?再说了,多少高人废话连篇,大家伙儿也看了。所以,说也就说了,没什么。本来呢,这废话是打算写到【宝刀六十三】篇里的。可是为了不让大家伙儿一次看太多,累得够呛,继而种种疲劳一起发作,就把它拆下来,分开说了。大家伙儿上眼来瞧啊!
    葬礼之事,麦高不爱说。总觉得说这玩意儿有碍大家心情。可既然牵扯到这事儿,就胡乱说说。可以不说葬礼本身,不说场面过程,就说说有关的东西。在以前,麦高偶尔也提了一点儿。浪费之大,不为死人,全为活人。麦高还提过,大操大办的排场仪式也并非孔先生强迫的。他的意思也是大家尽力而为就行。大家要把这个仪式当做孔先生传下来的必备文化传统,那也是纯属高人误导。
    孔先生说了:“丧之,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祝,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大家看啊,孔先生的意思无非是想用这种办法让大家都能尊崇死者,尊崇先辈,继而引申到做人、做事。层层尊崇,保障国家体系的牢固不变,不至于有人犯上作乱。可要保证大家能够这样老实安稳,还要上层建筑做好榜样。可是结果怎样?当然实际政治环境对他的打击够大的。
    孔先生说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今世,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在这样的环境中想施展他那天真的抱负,当然难度太大。结果看似大家恭恭敬敬,拜祭先人,实际上的情形基本没法符合他的内在要求。让他很是失望。还有一些葬礼中的细节问题,他也给大家讲了一通道理。比如:在此期间,人应不应该喝酒吃肉洗桑拿。他认为应该。这下看来靳老板也没做错。不过,孔先生可是有附加条件的。
    孔先生说:在葬礼期间,“身有疡则浴,首有疡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而病,君子不为。毁则死者,君子为之无子。则祭之沐浴,为齐洁也,非为饰也。”
    所以,如果靳老板说:“我太伤心!结果我病了!”那么他大乐三天也在孔先生允许的条件之内。孔先生不愧是圣人,很会为人开脱。这真是人性化的文化传播啊!
    不过,孔先生是聪明人,也知道,这所有过程中,必然不会人人都出自真情。那么,即便整套仪式完美无缺,也不能说明这人就是个忠君爱民的真高人。怎么办?孔先生有办法。他借用一个东西来为自己的礼仪规范进行维护,以使效果达到最大化。什么东西呢?
    孔先生说了:“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使物而不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这东西就是我们平时看恐怖片经常出现的。这就有点矛盾了,说明圣人也有心不足力来补的嫌疑。为什么呢?因为孔先生是“不语怪力乱神”的。他认为这些东西不符合他的积极济世维护大统的思想。那为什么还非要整出这些东西来?这其实也是很无奈的事。
    孔先生说了:“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
    瞧瞧!孔先生这样的真高人也很为难啊!结果,他借来的东西又让一位后世的真高人笑话了。
    纪晓岚说了:佛教的鬼神说是劝谕世人积德行善的,所以可以大张旗鼓,理直气壮。而孔先生的鬼神说是他理论体系之中不该有的,是生拉硬拽来的。结果呢,“释氏之鬼,地下潜藏。儒者之鬼,空中旋转。释氏之鬼,平日长存,儒者之鬼,临时凑合。”这话总结到点子上了。
    孔先生不可能回来辩护。因为他把自己陷在一个二律背反之中:如果他回来辩护,说明有鬼神。这与他的思想体系不符。如果他不能回来辩护,说明没有鬼神,那他借来助阵的东西也就不存在。都是高人!麦高这可不是在说笑,麦高对他们可是都很尊敬的!
    人死了,要下葬。现在火葬了,没什么。土葬的年月已经几千年了,活人死人争地的话题也说了不少年了。这一点,孔先生当然是同意土葬的。他虽说思想博大,却也没动员大家火葬的意思。但是,从《礼记·檀弓》中一位真高人的言论,可以看出他对土葬的态度。
    这位叫成子高的,得了重病,回天乏力。他安排自己的后事说:“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而害人乎哉?吾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吾焉!”
    这位真高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凡响。但可惜哟!这样的传统居然被高人扔了。看来,高人对传统的态度真是非常复杂。并且,高人言论是很有杀伤力的。身为百姓,还要多多学习。
    纪晓岚说了:“持论绝无鬼神,见怪而惊怖。平居力诋仙佛,遇疾病而修斋。儒者可笑如此。称柴数米,时翻名理于广宴,媚灶乞墦,日挂山林于齿颊。高人其可信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语录
后一篇:语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