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臣佐使

(2023-05-11 17:47:58)
分类: 12.资料•典籍

传统学术—

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一个中医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基本原则。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详细述说了具体的内容及内部。

解释: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出处 :《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示例: 开中药处方时,要安排好各味药的关系。

用法: 作定语、宾语;用于中药方面。

 

词语解释

成语君臣佐使

发音jn chén zu sh

解释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出处 《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释义:『清 张志聪』上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益气延年轻身神仙者,本上品;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治病补虚羸者,主中品;以下品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除痼疾者,本下品。

示例 开中药处方时,要安排好各味药的之间的关系。 [1] 

 

中医组方

 君臣佐使是中医的组方原则。这种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方剂术语

方剂学术语,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释义

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学习研究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症的药物。

3、佐药:意义一是为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如牛膝、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

 

 

组方原则

 

君药

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

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使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这种组方原则是科学的,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君臣佐使四字亦古朴而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