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清洁能源的一颗新星

分类: 13.时评•杂谈 |
科技前沿—
钠离子电池——清洁能源的一颗新星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2022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2018年12月,南京理工大学夏晖教授与中外团队合作,首创结构设计和调控方法,在锰基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钠离子电池或成为能源超车新赛道,15分钟充电80%,成本降低40%!压垮燃油车只需钠离子电池。
取代锂电,钠离子电池抢占储能和低速电动车市场。
钠离子电池发布,对新能源车有什么影响?
中企突破技术瓶颈,国产钠离子电池问世,耐得住零下20度低温。
电池格局要变天了?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明年将正式量产,各种指标几乎完胜铁锂
26秒充70%电量,长虹钠离子电池取得重大突破,有什么优势?
概念还是实锤:对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方案的几个猜想。
在充放电过程中,Na+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充电时,Na+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
新款18650钠离子电池,借助了钠离子转移(而不是锂离子)来存储和释放电能。
技术优势
研究人员将这种特定的材料定位商业机密,LITEN合作研究员Loïc Simonin指出:“其能量密度可与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相匹敌”。
钠离子电池使用的电极材料主要是钠盐,相较于锂盐而言储量更丰富,价格更低廉。由于钠离子比锂离子更大,所以当对重量和能量密度要求不高时,钠离子电池是一种划算的替代品。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的优势有:钠盐原材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采用铁锰镍基正极材料相比较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原料成本降低一半;由于钠盐特性,允许使用低浓度电解液(同样浓度电解液,钠盐电导率高于锂电解液20%左右)降低成本;钠离子不与铝形成合金,负极可采用铝箔作为集流体,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8%左右,降低重量10%左右;由于钠离子电池无过放电特性,允许钠离子电池放电到零伏。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于100Wh/kg,可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媲美,但是其成本优势明显,有望在大规模储能中取代传统铅酸电池。
研究历史
钠离子电池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早期被设计开发出来的电极材料如MoS2、TiS2以及NaxMO2电化学性能不理想,发展非常缓慢。寻找合适的钠离子电极材料是钠离子储能电池实现实际应用的关键之一。2010年以来,根据钠离子电池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正负极材料,在容量和循环寿命方面有很大提升,如作为负极的硬碳材料、过渡金属及其合金类化合物,作为正极的聚阴离子类、普鲁士蓝类、氧化物类材料,特别是层状结构的NaxMO2(M= Fe、Mn、Co、V、Ti)及其二元、三元材料展现了很好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由于钠离子相对更大,需要更大的能量来驱动离子的运动,这方面一度是新电池技术最头疼的问题,直到科学家们像碳芯电池一样,采用碳作为驱动介质,使得钠离子电池的能效可以达到锂电池的7倍之多,而且可循环充电的次数更多。此外,钠离子的液态记忆这项难题也被攻克。
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研究员带领团队自2011年起致力于安全保、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开发出低成本铜基正极材料、煤基碳负极材料、低盐浓度电解液,其核心专利获得中国、美国、日本及欧盟授权。2017年,建成百吨级正、负极材料中试线,兆瓦级产能的电池线,研制出能量密度为150
Wh/kg,循环寿命达4500周的钠离子电池,并先后完成电动自行车、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和首座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应用和全球首座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研制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可以满足自行车等各类低速电动车及电动船的需求,也可用于家庭/工业储能、5G基站和数据中心后备电源,且适合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及分布式储能等大规模储能领域。
2015年11月30日,法国一支研究团队在可充电电池材料上取得了一项重大进步,“18650”锂电池被普遍用于笔记本、LED手电、以及特斯拉Model S汽车等设备上,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们首次开发出了业界标准的18650规格的钠离子电池。
上海交通大学马紫峰教授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973计划支持下,从工业化应用角度出发,采用氧化石墨烯对[Na2/3[Ni1/3
2018年12月,南京理工大学夏晖教授与中外团队合作,首创结构设计和调控方法,在锰基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这种正极材料制成的电极比容量达到211.9毫安时每克,而市面上流通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约为140毫安时每克。充放电过程中,这种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无相变,体积变化仅为2%,循环充放电1000次后,比容量保持率高达94.6%,而电池行业一般的比容量保持率标准约为80%。
2021年7月29日消息,宁德时代正式推出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称,总体来看,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
2020年11月,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研究员与中外团队合作的钠离子电池论文《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在世界学术刊物《Science》上发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预测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构型的方法,并在实验上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
2020年12月,胡勇胜团队汇集近十年在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探索中取得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近四十年在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取得的杰出成果,组织撰写了《钠离子电池科学与技术》,系统总结了钠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集中探讨钠离子电池的关键问题。
2022年4月19日,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举行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发布会。第一代钠离子电池15分钟充电80%以上,有望在储能型新一代电池发展中占据先机。立方第一代钠离子电池采用自主合成层状氧化物正极和商用高首效硬碳负极,具有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可靠以及优异的低温性能。
2022年11月29日上午,全球首条吉瓦时(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产品下线仪式在安徽省阜阳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