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称谓大全

(2018-07-27 17:42:03)
标签:

国学

传统文化

称谓大全

尊称与谦称

书信柬帖

分类: 12.资料•典籍
国学课堂——

古代称谓大全

 

古代称谓用语及谦敬辞有两部分

一、 大称呼

在称呼前冠一字,彰德望、示尊崇,以显恭敬之礼,此谓之大称呼。一般用于匾额、幛联、柬文中。

称长及平辈尊者: 

大德望  大硕望  大时望  大齿望  大乡望 大有道 大硕德  大郡望

大征君 大漳望  大懿望 大懿德 大淑德  大慈范

称亲家:大姻望 大戚望

称女子:大闺秀 大闺彦

称妇人:大阃仪 大淑德

称幼辈:大英畏  大英杰  大俊才 大茂才 大时彦 

称典史:大佐理  大椽史

称武举:大干城  大武元

通称读书人:大文元  大养元  大案元(亦称于童生)

称僧人:大禅师 大国师 大乘宗

称道人:大真人 大法师 大元宗

僧道称俗家:大护法  大檀越

称商贾:大泉师  大素封

称医生:大国手  大壶公 大岐黄

称画匠:大画史  大绘史

称木匠:大工师  大班师

称地理:大堪舆  大辩方

称星士:大参玄  大星伯

称相士:大风鉴  大冰鉴

称卜士:大太史  大詹尹

称业师:大教铎  大振铎  大木铎

称人族:大盛族  大阀阅  大巨族  大潭府

称媒妁:大月老  大冰人  大红叶

称岳父:大泰山

称岳母:大泰水

称女婿:大东床  大乘龙

称恩人:大恩相

称恩家:大恩府


 二、谦称和敬称

除正规严肃的大称呼外,普通常用于书信的自我谦称、提称以及恭敬用语。基本分为以下十二类:


1、驾临类:驾临  光临  贲临  宠临  早临 


2、台从类:台从:古代用于贡生以上有品职者,今已通用。

用于士人:文轩  文斾(通用:文舆 台驾)

用于至亲长辈:  尊驾

女性平辈间及对幼辈:香车  鸾舆


3、台下类:台下  座下  阁下  尊座 侍右(此通用)

用于祖父母、父母:膝下 膝前 尊前 道鉴

用于长辈:尊前 尊鉴 赐鉴 道鉴 尊右 侍右

用于长辈女性:懿鉴 懿座 妆前

用于师长:函丈  青照 道席 尊鉴 撰席 史席 左右 帐下

用于平辈:足下 阁下 台鉴 大鉴 惠鉴

用于幼辈:青览 青盼 文几  几右

用于同窗:研右 文几 砚席 台鉴

用于女性:妆次 慧鉴 淑览 芳鉴


4、用日类:

传统格式用帖时,正月请客写新正某日;余本月写本月某日,本月之上写占吉二字;单帖:即日写即午、明日写明午(亦作翌午);如刻下迎贺娶亲者写即刻喜酌,迎贺二字置于中间顶部;今夜请客写今宵候、明晚请客未宵候。


5、用酌类:  

正月写春茗,正月之外的月份为菲酌、杯茗、煮茗;请喜酒为洁治喜酌、洁治喜筵;请亲戚看戏饮酒写优酌候。

全柬用:洁治杯茗 肃宾豆觔 薄具小酌 寅备芹酌 敬治清茗 洁治菲酌

单帖用:小酌 菲酌 薄蔬 洗爵 涤觔 煮茗 洁樽 杯茗

 

6、尊客类:

通用:恭迓台从 敬迓高轩 奉屈玉趾 敬迓华裾敬临鸿教 恭迎台驾袛聆清诲 奉迓台旌祗聆大教 

与妇人:敢邀鸾骖祗聆闺诲

与士人:奉迓文星 敬迓文兴 奉曲文从 敦迎文斾 袛临大教 肃亲教益 恭迎文轩 饫临清音

与女宾:恭迎春东 奉迓阃驾 奉屈香兴 袛临阃诲 饮聆懿训 快瞻令仪

与商贾:奉迓行旌 敦劳行聪 奉迓行斾

与僧人:恭迎法从袛临妙偈  敢板锡驾少叙妙倡

与道人:奉迓鸿驾恭聆元谒  敢板鹤驭少叙元妙

 

7、贺送类:

新年: 纳新之敬 履端之敬;   上元:灯节之敬;  端午:蒲节之敬;  七夕:巧节之敬;

中秋: 桂节之敬;  重阳:蓃节之敬; 冬至:亚岁之敬;  进学:采芹之敬;  新婚:燕尔之敬。

祝寿: 九如之敬 嵩祝之敬 

 

8、用光类:  

请客写候、光,亦写作恭请、恭候;请本族长辈写候教;请师长亦写候教;请本族晚辈写候叙;酬劳写候酬。


9、启事类:

与祖父母、父母:叩禀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与其他尊长: 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与平辈常用:兹启者 径启者;

与人请求用: 敬肯者 兹肯者;丧家用:哀启者。

 

10、敬具类:

敬具:恭具也。寅具:早具也。谨具:通用,敬备。敬祝:拜寿用。贺敬:婚庆用。

节敬:先生道节用。耿敬:送行用。暖敬:乔迁之喜用。陪敬:单客用。奠敬:吊丧用。

 

11、敬辞类:

与父母:恭请大安、叩请金安、敬叩福安;与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与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诲安;与平辈:顺祝时绥、此颂台安、即颂时祺;

与同窗:即颂文祺、顺颂台安、恭候刻安;与女性:敬颂绣安、即颂壸(音)安。

 

12、用拜类:  

凡单帖不写顿首,仅作拜名可也;全柬书套须写顿首拜(用于尊长) 、稽首拜(今居丧百日内亦有用此) 、熏沐顿首拜、 稽颡(居丧百日内用) 敛衽拜 (女眷用) 、端肃或敛衽端肃拜(女眷用于尊长)    、合什(僧用) 、五体投地(僧居丧)。

(拜:凡两手下地也。顿首:头叩地也。稽首:通至地也。)

凡孝子居丧百日内行帖:  斩衰ꦖꦖꦖ泣血稽颡拜 ;百日内外送礼用帖时,将姓名写于蓝签上,贴于拜名之处,或写从吉二字于姓名之上亦可。如自称呼从吉某姓名拜是也。白帖:全写一制字于姓名之旁或写在制二字于姓名之上偏一边亦可。

 

最后说说自称

一:

本族、表亲、姨亲、舅氏、外祖父母等常见称呼类(略)

师长与学生: 称知生、友生;学生与师长:称门生、受业门生、门下生;与师长之长辈:称门下晚生。

与同窗: 称同学弟、同砚弟;与同科:称年弟、榜弟;与同官者:称寅弟、僚弟。

与父之同年:称年侄;与同年之子:称年侄。

与授业于己之官长:称治晚。

仁兄弟之间:称如兄如弟、盟兄盟弟;仁兄弟之父间:称通家弟。

朋友之间:  称友弟、契弟。

与世交长辈:称世侄、世晚、世再晚;与世交平辈:称世兄、世弟;与世交之最相契之晚辈:称世叔若非最相契之幼辈者,不得竟自居于长。

东家与先生:称侍教弟;先生与东家:亦称侍教弟。

僧请道、道请僧:称冠弟 写同衣兄弟;同受戒:称戒弟。

与僧道:自称法弟、教弟、传教弟、传教生。尊僧曰莲座曰上人,尊道曰法座曰真人。

僧自称曰贫衲和南拜,道自称曰贫道稽首拜。

与百工匠艺:称侍教弟。

与子婿:称眷生;与孙婿、侄孙婿:称眷侍生;与亲眷长辈:称眷晚生;与亲眷祖辈:称眷再晚;与晚辈亲家:称姻眷生或姻侍生;与平辈亲家:称姻眷弟(婚前称忝眷弟);与乔兄弟:称襟兄襟弟。

与妻之祖:称愚孙婿;与妻之伯叔祖:称愚侄孙婿;与岳父母:称愚子婿、愚门婿;与妻之伯叔父母:称愚侄婿;与妻之兄:称愚妹丈;与妻之弟:称愚姊丈;与妻之侄:称愚姑丈;与妻之侄孙:称愚祖姑丈;与妻之表伯叔:称愚表侄婿;与妻之外祖兄弟:称愚外侄孙婿;与妻之外祖:称愚外甥婿;与妻之舅:称愚甥婿;与妻之表兄:称愚表妹丈;与妻之表弟:称愚表姊丈;与妻之表侄:称愚表姑丈。

与姨丈:称愚姨甥;与姨兄弟:称愚姨兄弟;与乔外甥:称愚姨丈。(与舅岳:称愚甥婿;与姑岳:称愚内侄婿  此称呼今已不常见。)

与祖姑丈:称愚内侄孙;与姑丈:称内侄;与内弟: 称愚姊丈;与内兄:称愚妹丈;与姐夫、妹夫:称愚内兄、内弟。

与父母之外祖:称愚重外孙;与父母之舅:称愚甥孙。

与本族只具名,不写姓,以行辈称呼可也。如:族伯祖、族叔祖、族叔、族伯、族兄等等;同姓不同宗者,则称曰宗兄、宗弟。

女用:

与祖母:称愚孙妇某氏、从某门几孙女;与叔伯祖母:称愚侄孙妇某氏、从某门几侄孙女。

与叔伯母:称愚侄妇某氏、从某门侄女;与姑母:称女某门、妇某门;与表叔伯母:称愚表侄妇某氏、表侄女某氏。

与嫂子:称愚弟妇某氏、从某门小姑;与表嫂:称愚表弟妇某门某氏、愚表小姑某门某氏。

与侄妇:称愚伯叔姑某氏、从某门愚姑;与表侄妇表侄女:称愚表姑母、愚表伯叔姑母某门某氏。

与外祖母:称外孙妇外孙女某门某氏;与妗母:称甥妇甥女某门某氏;与姨母:同妗母。


二:

曾祖之舅曰高舅祖,自称元甥孙;祖之舅曰曾祖舅,自称曾甥孙;父之舅曰舅祖,自称甥孙。

父之外祖曰曾外祖,自称曾外孙;父之从舅曰从舅祖,自称从外孙;父之舅祖曰曾祖舅,自称曾甥孙;父之姨母曰姨祖母,自称姨甥孙;父之曾祖姑丈曰曾祖姑丈,自称内再侄孙;父之祖姑丈曰祖姑丈,自称内侄孙。

姑丈之父曰尊姻祖,自称姻晚生。彼呼我曰贤台,彼自称曰姻侍教弟;余则类推之:如姑丈之祖曰尊姻祖,自称姻再晚。

伯叔之岳与姑母之翁皆曰太老伯,自称眷晚学生;兄弟之岳与姊妹之翁曰老伯,自称眷晚;姊妹之祖翁曰太老伯,自称眷再晚;亲家之祖曰太老姻伯,自称姻再晚;亲家之父曰老姻伯,自称姻眷晚生

师称门生曰贤契、贤徒,自称友生、知生、同学弟;师之契友与友之祖皆曰太伯,自称通家眷再晚。

岳父称子婿曰贤婿,亦作贤坦。亲迎当日,新婿拜帖自曰御轮生、待馆生、俟着生、眷晚生。

对己之义父母曰犹子,同子意也;对义子女之生父曰尊义亲台,自称愚义亲弟可也。

若无紧要亲戚者,对长一辈或两辈,自称世晚或世再晚;对晚一辈或两辈,自称侍生或眷侍教生。


《辞海》:两家结为婚姻以后,对于长辈者称眷翁,自称眷晚生;对平辈者称眷兄,自称眷弟; 辞海》 对于幼辈者称眷侄,自称眷生或眷侍生


实例:婚庆之【柬帖】

【柬帖】

婚姻柬帖,是包括婚嫁双方(男方与女方,旧时称男方为乾方,女方为坤方)所需要应用的柬帖,关于婚姻所应用的柬帖,根据习惯不外订婚柬帖及结婚柬帖两种。

(一)订婚柬帖:男女订立婚约,谓之订婚。订婚不需举行仪式,所以大多不事铺张,只邀请少数至亲好友。订婚应用的柬帖,包括:①致送亲友的请帖。②刊登报纸的广告启事。

(二)结婚柬帖:是结婚时男女双方所应用的各种柬帖,也包

一、通用订婚请帖

(一)由父母出面式

(二)由自己出面式

二、通用结婚请帖

(一)由父母出面式

(二)由父母出面式

说明:以上两种为男女家通用之请帖格式,因目前男女两家合办喜事之办法,极为流行,请帖亦由男女两家家长合并具名,如男家或女家单独发帖,可在帖上新郎新娘名处改为“○○○○○○女士“○○○○○○字样即妥。

(三)由自己出面式

(四)由兄长出面式

三、致证婚人的请帖

四、致介绍人的请帖

五、致招待人的请帖

说明:证婚人、介绍人、招待人等之聘请,除当面延请外,例需另备请帖,以示郑重。

 

六、旧式结婚各种柬帖:

(一)男家求婚帖

说明:以上两帖,用巨红全帖书写,正面写全福两字。称呼一层,因尚未定亲,故但写忝眷两字,而不论辈分之大小,惟叙名处字数必成双到底,如系单名,可将忝眷两字,改作年家眷三字。倘下面不写鞠躬,仍依旧俗写顿首拜,则上面应写忝眷年家眷,要视名之单双而定。且有于顿首拜上,加以庄敬或庄恪等字样者。通例两帖均由男家就写,女家但将敬求一付收下,而将敬遵一付具回,即为允婚表示。

(三)男家纳采礼帖

说明:纳采之礼,即文定之礼。以上两帖,均用描金全帖书写。如不用描金全帖,则正面仍当写全福两字。物品大小,可以随时更换。惟行数不能增删,每半页写四行,三四十二行,恰好一页半。某某之敬及称呼,写在第四半页,称呼一行,字数仍须成双到底。此时两家已经定亲,自有长幼之分,如女家系兄出面,男家系父出面,则男家去帖称眷侍生,女家回帖称眷忝晚生。或再加姓名亦可。如男家兄出面,而女家父出面,则去帖称晚生,回帖称侍生,上面仍冠以忝眷两字。其或一家由祖父出面,一家由父出面亦如之。其余由叔伯等出面者,均可以此类推。

(五)男女家通用恭谢帖

(六)男女家通用请媒人帖

说明:用梅红单帖书写,另备全帖一副,将此帖夹在中间,外加封套,签书○○○姓名奉送。以后结婚之时,男女家请媒人帖,用法与此相同。

(七)女家回帖

纳币之礼,用于请期,所具礼物,即俗称六礼者是。以上两帖写法同前。

(八)男家授室请帖

(九)女家于归请帖

说明:右两帖,用梅红单帖印发。男家如系续婚,可将授室二字,改为续胶二字。如男女家主婚人为伯叔或兄,则几儿儿女等字, 均须依称呼而改。如将光临二字,改为阖第光临,则最为通用,请女客之时,不必另备帖。

(十)贺男家送礼单帖

(十一)贺女家送礼单帖

说明:凡用单帖之物,至少四色,多则递加, 或六色,或八色均可。式须横写另备全帖一幅, 帖上但写称呼, 式见下送礼帖, 不再列物品也。

(十二)通用贺礼帖

说明:如送礼物仅一二色,则不必另用单帖,倘用封套,将物品写明 在封签上,则帖上 亦可不列物品。称呼一层,或亲或友, 就以帖上主婚人而定。如有子侄辈者, 则自己名下,当连写率子○○,或率侄○○等字样。

(十三)贺礼封签字

说明:凡送银钱,非用封套不可。上首两字,除银钱外,视物品而定。姓名写在下首,或加称呼于姓名之上, 如另备全帖,则签上不必写姓名及称呼。上角送府等字,恐下人不熟,以防误送,如系熟人,可以不用。

(十四)领谢式

(十五)璧谢帖

(十六)半领半谢璧

(十七)谢步帖

说明:以上四种,均用梅红单帖印就中间一行,凡男家及生子均可用。如系女家,当除去率子○○四字。其余领壁等字,可以临时写上。除谢步帖外、如朋友家送礼有自称侄者,则谢帖之上角,加印尊谦谨璧,或单一谦字答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