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谓大全
(2018-07-27 17:42:03)
标签:
国学传统文化称谓大全尊称与谦称书信柬帖 |
分类: 12.资料•典籍 |
古代称谓大全
古代称谓用语及谦敬辞有两部分
一、
在称呼前冠一“大”字,彰德望、示尊崇,以显恭敬之礼,此谓之“大称呼”。一般用于匾额、幛联、柬文中。
称长及平辈尊者:
大德望
大征君
称亲家:大姻望
称女子:大闺秀
称妇人:大阃仪
称幼辈:大英畏
称典史:大佐理
称武举:大干城
通称读书人:大文元
称僧人:大禅师
称道人:大真人
僧道称俗家:大护法
称商贾:大泉师
称医生:大国手
称画匠:大画史
称木匠:大工师
称地理:大堪舆
称星士:大参玄
称相士:大风鉴
称卜士:大太史
称业师:大教铎
称人族:大盛族
称媒妁:大月老
称岳父:大泰山
称岳母:大泰水
称女婿:大东床
称恩人:大恩相
称恩家:大恩府
除正规严肃的大称呼外,普通常用于书信的自我谦称、提称以及恭敬用语。基本分为以下十二类:
1、驾临类:驾临
2、台从类:台从:古代用于贡生以上有品职者,今已通用。
用于士人:文轩
用于至亲长辈:
女性平辈间及对幼辈:香车
3、台下类:台下
用于祖父母、父母:膝下
用于长辈:尊前
用于长辈女性:懿鉴
用于师长:函丈
用于平辈:足下
用于幼辈:青览
用于同窗:研右
用于女性:妆次
4、用日类:
传统格式用帖时,正月请客写新正某日;余本月写本月某日,本月之上写“占吉”二字;单帖:即日写即午、明日写明午(亦作翌午);如刻下迎贺娶亲者写即刻喜酌,迎贺二字置于中间顶部;今夜请客写今宵候、明晚请客未宵候。
5、用酌类:
正月写春茗,正月之外的月份为菲酌、杯茗、煮茗;请喜酒为洁治喜酌、洁治喜筵;请亲戚看戏饮酒写优酌候。
全柬用:洁治杯茗
单帖用:小酌
6、尊客类:
通用:恭迓台从
与妇人:敢邀鸾骖祗聆闺诲
与士人:奉迓文星
与女宾:恭迎春东
与商贾:奉迓行旌
与僧人:恭迎法从袛临妙偈
与道人:奉迓鸿驾恭聆元谒
7、贺送类:
新年:
中秋:
祝寿:
8、用光类:
请客写候、光,亦写作恭请、恭候;请本族长辈写候教;请师长亦写候教;请本族晚辈写候叙;酬劳写候酬。
9、启事类:
与祖父母、父母:叩禀者
与其他尊长:
与人请求用:
10、敬具类:
敬具:恭具也。寅具:早具也。谨具:通用,敬备。敬祝:拜寿用。贺敬:婚庆用。
节敬:先生道节用。耿敬:送行用。暖敬:乔迁之喜用。陪敬:单客用。奠敬:吊丧用。
11、敬辞类:
与父母:恭请大安、叩请金安、敬叩福安;与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与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诲安;与平辈:顺祝时绥、此颂台安、即颂时祺;
与同窗:即颂文祺、顺颂台安、恭候刻安;与女性:敬颂绣安、即颂壸(音“阃”)安。
12、用拜类:
凡单帖不写顿首,仅作拜名可也;全柬书套须写顿首拜(用于尊长)
(拜:凡两手下地也。顿首:头叩地也。稽首:通至地也。)
凡孝子居丧百日内行帖:
最后说说自称
一:
本族、表亲、姨亲、舅氏、外祖父母等常见称呼类(略)
师长与学生:
与同窗:
与父之同年:称年侄;与同年之子:称年侄。
与授业于己之官长:称治晚。
仁兄弟之间:称如兄如弟、盟兄盟弟;仁兄弟之父间:称通家弟。
朋友之间:
与世交长辈:称世侄、世晚、世再晚;与世交平辈:称世兄、世弟;与世交之最相契之晚辈:称世叔若非最相契之幼辈者,不得竟自居于长。
东家与先生:称侍教弟;先生与东家:亦称侍教弟。
僧请道、道请僧:称冠弟
与僧道:自称法弟、教弟、传教弟、传教生。尊僧曰莲座曰上人,尊道曰法座曰真人。
僧自称曰贫衲和南拜,道自称曰贫道稽首拜。
与百工匠艺:称侍教弟。
与子婿:称眷生;与孙婿、侄孙婿:称眷侍生;与亲眷长辈:称眷晚生;与亲眷祖辈:称眷再晚;与晚辈亲家:称姻眷生或姻侍生;与平辈亲家:称姻眷弟(婚前称忝眷弟);与乔兄弟:称襟兄襟弟。
与妻之祖:称愚孙婿;与妻之伯叔祖:称愚侄孙婿;与岳父母:称愚子婿、愚门婿;与妻之伯叔父母:称愚侄婿;与妻之兄:称愚妹丈;与妻之弟:称愚姊丈;与妻之侄:称愚姑丈;与妻之侄孙:称愚祖姑丈;与妻之表伯叔:称愚表侄婿;与妻之外祖兄弟:称愚外侄孙婿;与妻之外祖:称愚外甥婿;与妻之舅:称愚甥婿;与妻之表兄:称愚表妹丈;与妻之表弟:称愚表姊丈;与妻之表侄:称愚表姑丈。
与姨丈:称愚姨甥;与姨兄弟:称愚姨兄弟;与乔外甥:称愚姨丈。(与舅岳:称愚甥婿;与姑岳:称愚内侄婿
与祖姑丈:称愚内侄孙;与姑丈:称内侄;与内弟:
与父母之外祖:称愚重外孙;与父母之舅:称愚甥孙。
与本族只具名,不写姓,以行辈称呼可也。如:族伯祖、族叔祖、族叔、族伯、族兄等等;同姓不同宗者,则称曰宗兄、宗弟。
女用:
与祖母:称愚孙妇某氏、从某门几孙女;与叔伯祖母:称愚侄孙妇某氏、从某门几侄孙女。
与叔伯母:称愚侄妇某氏、从某门侄女;与姑母:称女某门、妇某门;与表叔伯母:称愚表侄妇某氏、表侄女某氏。
与嫂子:称愚弟妇某氏、从某门小姑;与表嫂:称愚表弟妇某门某氏、愚表小姑某门某氏。
与侄妇:称愚伯叔姑某氏、从某门愚姑;与表侄妇表侄女:称愚表姑母、愚表伯叔姑母某门某氏。
与外祖母:称外孙妇外孙女某门某氏;与妗母:称甥妇甥女某门某氏;与姨母:同妗母。
二:
曾祖之舅曰高舅祖,自称元甥孙;祖之舅曰曾祖舅,自称曾甥孙;父之舅曰舅祖,自称甥孙。
父之外祖曰曾外祖,自称曾外孙;父之从舅曰从舅祖,自称从外孙;父之舅祖曰曾祖舅,自称曾甥孙;父之姨母曰姨祖母,自称姨甥孙;父之曾祖姑丈曰曾祖姑丈,自称内再侄孙;父之祖姑丈曰祖姑丈,自称内侄孙。
姑丈之父曰尊姻祖,自称姻晚生。彼呼我曰贤台,彼自称曰姻侍教弟;余则类推之:如姑丈之祖曰尊姻祖,自称姻再晚。
伯叔之岳与姑母之翁皆曰太老伯,自称眷晚学生;兄弟之岳与姊妹之翁曰老伯,自称眷晚;姊妹之祖翁曰太老伯,自称眷再晚;亲家之祖曰太老姻伯,自称姻再晚;亲家之父曰老姻伯,自称姻眷晚生。
师称门生曰贤契、贤徒,自称友生、知生、同学弟;师之契友与友之祖皆曰太伯,自称通家眷再晚。
岳父称子婿曰贤婿,亦作贤坦。亲迎当日,新婿拜帖自曰御轮生、待馆生、俟着生、眷晚生。
对己之义父母曰犹子,同子意也;对义子女之生父曰尊义亲台,自称愚义亲弟可也。
若无紧要亲戚者,对长一辈或两辈,自称世晚或世再晚;对晚一辈或两辈,自称侍生或眷侍教生。
据《辞海》释:两家结为婚姻以后,对于长辈者称眷翁,自称眷晚生;对平辈者称眷兄,自称眷弟; 辞海》 对于幼辈者称眷侄,自称眷生或眷侍生
实例:婚庆之【柬帖】
【柬帖】
婚姻柬帖,是包括婚嫁双方(男方与女方,旧时称男方为乾方,女方为坤方)所需要应用的柬帖,关于婚姻所应用的柬帖,根据习惯不外订婚柬帖及结婚柬帖两种。
(一)订婚柬帖:男女订立婚约,谓之订婚。订婚不需举行仪式,所以大多不事铺张,只邀请少数至亲好友。订婚应用的柬帖,包括:①致送亲友的请帖。②刊登报纸的广告启事。
(二)结婚柬帖:是结婚时男女双方所应用的各种柬帖,也包
一、通用订婚请帖
(一)由父母出面式
(二)由自己出面式
二、通用结婚请帖
(一)由父母出面式
(二)由父母出面式
说明:以上两种为男女家通用之请帖格式,因目前男女两家合办喜事之办法,极为流行,请帖亦由男女两家家长合并具名,如男家或女家单独发帖,可在帖上新郎新娘名处改为“○男○○与○○○女士”或“○女○○与○○○君”字样即妥。
(三)由自己出面式
(四)由兄长出面式
三、致证婚人的请帖
四、致介绍人的请帖
五、致招待人的请帖
说明:证婚人、介绍人、招待人等之聘请,除当面延请外,例需另备请帖,以示郑重。
六、旧式结婚各种柬帖:
(一)男家求婚帖
说明:以上两帖,用巨红全帖书写,正面写全福两字。称呼一层,因尚未定亲,故但写忝眷两字,而不论辈分之大小,惟叙名处字数必成双到底,如系单名,可将“忝眷”两字,改作“年家眷”三字。倘下面不写鞠躬,仍依旧俗写顿首拜,则上面应写“忝眷”或“年家眷”,要视名之单双而定。且有于顿首拜上,加以庄敬或庄恪等字样者。通例两帖均由男家就写,女家但将敬求一付收下,而将敬遵一付具回,即为允婚表示。
(三)男家纳采礼帖
说明:纳采之礼,即文定之礼。以上两帖,均用描金全帖书写。如不用描金全帖,则正面仍当写全福两字。物品大小,可以随时更换。惟行数不能增删,每半页写四行,三四十二行,恰好一页半。某某之敬及称呼,写在第四半页,称呼一行,字数仍须成双到底。此时两家已经定亲,自有长幼之分,如女家系兄出面,男家系父出面,则男家去帖称“忝眷侍生”,女家回帖称“眷忝晚生”。或再加姓名亦可。如男家兄出面,而女家父出面,则去帖称“晚生”,回帖称“侍生”,上面仍冠以“忝眷”两字。其或一家由祖父出面,一家由父出面亦如之。其余由叔伯等出面者,均可以此类推。
(五)男女家通用恭谢帖
(六)男女家通用请媒人帖
说明:用梅红单帖书写,另备全帖一副,将此帖夹在中间,外加封套,签书○○○姓名奉送。以后结婚之时,男女家请媒人帖,用法与此相同。
(七)女家回帖
纳币之礼,用于请期,所具礼物,即俗称六礼者是。以上两帖写法同前。
(八)男家授室请帖
(九)女家于归请帖
说明:右两帖,用梅红单帖印发。男家如系续婚,可将授室二字,改为续胶二字。如男女家主婚人为伯叔或兄,则几儿儿女等字, 均须依称呼而改。如将光临二字,改为阖第光临,则最为通用,请女客之时,不必另备帖。
(十)贺男家送礼单帖
(十一)贺女家送礼单帖
说明:凡用单帖之物,至少四色,多则递加, 或六色,或八色均可。式须横写另备全帖一幅, 帖上但写称呼, 式见下送礼帖, 不再列物品也。
(十二)通用贺礼帖
说明:如送礼物仅一二色,则不必另用单帖,倘用封套,将物品写明 在封签上,则帖上 亦可不列物品。称呼一层,或亲或友, 就以帖上主婚人而定。如有子侄辈者, 则自己名下,当连写率子○○,或率侄○○等字样。
(十三)贺礼封签字
说明:凡送银钱,非用封套不可。上首两字,除银钱外,视物品而定。姓名写在下首,或加称呼于姓名之上, 如另备全帖,则签上不必写姓名及称呼。上角送○处○府等字,恐下人不熟,以防误送,如系熟人,可以不用。
(十四)领谢式
(十五)璧谢帖
(十六)半领半谢璧
(十七)谢步帖
说明:以上四种,均用梅红单帖印就中间一行,凡男家及生子均可用。如系女家,当除去率子○○四字。其余领壁等字,可以临时写上。除谢步帖外、如朋友家送礼有自称侄者,则谢帖之上角,加印尊谦谨璧,或单一谦字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