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趟老家
(2011-05-21 22:39:34)
标签:
杂谈 |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老家度过的,虽然那日子有些苦,但确实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我的老家在京津之间,记忆中那里是大片的良田沃土、一泓清水、几丛绿树。
人老思乡,当年的伙伴已有提前西行,依然健在的多越花甲······为了那记忆中的美好,为了割舍不断的乡情,我又踏上了家乡的堤岸。
村中一幢幢气派的深院高房让以往的土坯屋没了踪影,这阵势若在当年土改时怕是家家都会定为地主。
四乡八村都在进行平改,老农们都住进了楼房,越来越像城里人了,只是感觉少去了自家独门独院的自私的空间。
温饱终于解决,饭桌上常常摆满那时过年才有的盘盘碗碗,量很大,时有剩菜,只是难找曾经的香味。
村后那条河没了鱼虾,离河畔很远的地方都不见了绿草,多了枯树,荒芜还在继续。上游有个纳税的企业常排放五彩缤纷的臭水,当地政府出了个治污好主意,工厂排出的水少了斑斓,河水还原绿色,但臭味儿依然在,别闻,看着舒服多了,眼不见为净。
当年战天斗地修的纵横交错的旱能浇、涝能排的水渠都不见了,一切又恢复到了看天吃饭的年月,老天爷给个丰年就多收个三五斗,只可惜老天爷这些年常常不高兴。
这些年国家对于小打小闹的农田水利建设早没了兴趣,干的都是跨世纪的、举世闻名的大工程,比如三峡,据说三峡的功能今年更彰显,为此,国务院召开了针对三峡的会议。
老家相对其他地区安稳的多,没听说有啥群体事件发生,农人们有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传统,所以这里成不了革命圣地,走不出开国元勋,只能听听井冈山的故事而已。
回京了,啥时再去老家走走难定。再去时,没准那里已成了高楼林立的小区,但愿没有遇到强拆,虽然京津两地的开发商早与当地政府和谐沟通,城镇化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