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开全溪村(散文)

标签:
油菜花节桂东大塘全溪村 |
分类: 散文随笔 |
油菜花开全溪村
图文:陈俊文
春暖花开,有人向我诉说,桂东大塘全溪将举办油菜花节。未曾领略油菜花节的我,决定约人一起去看看。
3月13日一大早,建中同学开车来接我。坐上车的我,想起了油菜花。平凡的油菜花谁没看过?多年前我看油菜花的情景油然浮现出来。
八年前,我与桂东县摄影协会的“色友”,在早春二月去了资兴市蓼江镇拍摄油菜花,遇到唯美的城里美女,三五个一伙,七八个一群,花枝招展,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进入了蓬勃金色的油菜花地,一会儿打着细花伞儿;一会儿玉手纤纤地举着丝巾飞舞;一会儿搔首弄姿;一会儿扭摆腰肢;一会儿用鼻子靠近油菜花闻闻。她们嘻嘻哈哈,自拍自赏,好不开心、快乐。于我们来说,也带来了痛快、愉悦,因为美景面前,有了不用花钱的模特,一张又一张人像摄影产生了。
2018年七八月,我和妻子与几位老乡年休假去了一趟青海湖旅游。静静的青海湖,碧波荡漾,风景如画。一条宽大的公路绕着青色的湖绵延伸展,油菜花盛放在湖畔、路旁,“青海湖”三个红色的大字标牌支撑在油菜地中,金色的油菜花铺天盖地,接天连地,好像一块天大的金毯子一样,铺了几十公里。不时还能邂逅几位有商业头脑的藏民牵出牦牛或骏马来,给游人骑乘拍照。

一块油菜地割开了一大片,临时搭起了一个露天舞台,那是为油菜花节准备的。舞台有简易架子,架子上方横写着“桂东县大塘镇第二届油菜花节”,左右两边分别书写着“魅力大塘”、“金色全溪”。音响里播出的悦耳歌声,迎接着村庄的乡亲们和城里赶来的游客。
趁着油菜花节没开始,我到油菜地里走了一趟。
一株一株的油菜,有的打着花骨朵,有的怒放,有的谢了自然结实——嫩嫩的、青绿的荚果。一簇一簇油菜花儿向天举着,挤挤挨挨,成千上万,构成了一片又一片金色的田园。春风吹来,油菜花翻涌,像波浪一样;油菜花枝摇来晃去,窈窕淑女般摆动,油菜花地零落了些细花,油菜花香,四方飘散,直入人们心腔与肺腑,同时还引来了一只只嗡嗡的小蜜蜂飞来,落在菜花丛中,一个一个蝴蝶蹁跹起舞在油菜花丛中。




淳朴、勤劳的“花农”辛苦劳动,成就了油菜花的美景。人们三三两两,一拨接着一拨,向着这美景走来,又向着另一处美景走去。瞧!花园中或油菜地旁,人儿款款行走穿梭。有的在盛开的油菜花丛中仰头、张臂,与花合影;有的在花地田埂上蹦跳;有的孩童直接入园采摘几朵油菜花,欢喜地握在手心。一个女士,年轻漂亮,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有的人说她是来唱歌的,她特意用油菜花编织了一顶金光灿烂的帽子戴在头顶上。


乡亲们从四面八方向着舞台中汇集而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仿佛赶集一样。有的坐车来,有的骑单车、摩托来,有的是徒步来。先到的人,有的坐着,有的蹲住,有的立着,有的小孩在舞台周围吆五喝六,追打、嬉闹,更多的小孩是在铺了油布的上面席地而坐。有的人戴着凉帽、太阳帽,有的打着遮阳伞。有的妇女用背带背着小孩,有的爷爷拉着孙儿,有的奶奶抱着孙女,有的儿女陪着年迈的父母,有一家三代的,有一家四代的。还有的在人们行走的要道,临时摆摊卖菠萝、枇杷、草莓、橘子……有的卖花豆、辣椒干、蔬菜等农产品。
来来往往的人们,穿戴整洁,写满笑意,没有不称心愉快的。





大约9点半时分,简朴的舞台周围,围满了人。油菜花节没有鞭炮声,是在歌伴舞《幸福中国一起走》、开场舞《我爱你中国》拉开序幕的。音响分外的响亮,歌声分外好听,节目分外精彩。
舞蹈、黄梅戏、花鼓戏、功夫扇、旗袍秀、器乐合奏、二胡独奏、三句半……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闪亮登场。乡亲们一边谈着家常、说着趣事,一边专注地观看、尽情地享受。那萨克斯独奏,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村庄。
演出活动中有舞蹈,有歌声、琴声、二胡声、笛子声、锣鼓声、钹的打击声、掌声,饱享耳福,饱享眼福。
油菜花节,表彰了一批农村农业产业示范户。镇长黄冠欧介绍,大塘全溪、蛟龙、船塘三个村种植了油菜6000余亩,每亩可产菜籽油150斤,亩产效益可达2000余元。种植油菜,能富民,可助推乡村振兴。
我在油菜花香中过了一个愉快满满的油菜花节。在我看来,油菜花节,不是传统习俗的节日,是现代农事的节日,是百姓喜爱的节日,乡亲们既可增加收入,乡村文化生活又得到了丰富,邻里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融洽了关系,好处多多,但愿一年又一年地举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