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访“皇祠”(散文)

标签:
先农坛先农祠草堂村观前组沤江镇桂东 |
分类: 解读历史 |
观前访“皇祠”
图文:陈俊文
车水马龙的观前路,是桂东县城沤江河畔的一条公路——读书的学生,打门球的大婶、老伯,讲课的老师,开店铺的商人,卖菜的老农,散步休闲的人……每天从这条路上走过。

观前路后面,有一个观前自然村庄,传说村庄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皇祠。这,不禁让我心生好奇:“皇祠”顾名思义是皇帝的祠堂或者说是皇帝的庙宇。观前的“皇祠”是哪位皇帝的祠堂?建于何时?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踩着秋阳,我走进沤江镇草堂村观前组进行了一番探访。
在观前组组长周中林家,我表明来意。热情的他引领我走访了几位老人。
说到皇祠,家住观前组的65岁老人黄常亮说,小时见过,那是一栋平房,坐北朝南,盖瓦,泥巴墙,一进二厅,中有天井,门窗木雕,面积大约200平方米,上世纪50年代末坍塌了。
90岁的周秋华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观前人,慈眉善目的她,轻声细语一遍又一遍地说:“村里有皇祠,有皇祠,村民对那栋屋都这样喊,倒了,没了。”
从一家走出,又进了另外一家。92岁的陈秀英是观前组年龄最大的老人,精神矍铄的她说:“生产队里(村民组)有皇祠,农家居住时,屋内没菩萨。闲置时,队里关牛。屋塌后成了土,队里种菜。苦日子年代,队里将那片土开成了田,种上了稻谷。村后的山岭,早先有十几株锣大鼓大的枞树,树旁有庙宇(寺观),有人烧香祭祀。我没见过庙宇,但见过庙宇残留的屋基,是石灰墙的。集体年代,山上种过麻梨,也栽过茶叶。”
“是哪位皇帝的祠堂呢?”对此,村民摇了摇头,一脸雾水。不能责怪村民不知,因年代久远了。

按照村民的指引,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皇祠。眼前的场景令我十分失望——不见皇祠,遗址是一片菜土,栽种了小菜,南瓜藤蔓匍匐地上舒展,花豆、杨梅豆长势蓬勃,零星野草安营扎寨。皇祠?想象不出是个啥样子。一位浇菜的菜农说,这里以前种田,从远处引水灌溉。而今水圳干涸,无水润泽田,只好栽菜。村民说的寺庙那座山呢?蓝天白云下一片茂盛的南竹、杉树、灌木和齐胸的杂草。

我没有立马离开,继续在观前自然村庄的小院、小巷、小道徜徉。城市化的进程,观前村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屋少了,几处清末民国初构建的沧桑大门在风雨中飘摇。
为追寻“皇祠”的足迹,我查阅清代同治《桂东县志》,让我“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代同治《桂东县志·祀典志》记载:“雍正三年,特颁先农之(祭)祀于天下,守土官皆得行耕籍之礼。”
我在古籍中漫游,细嚼慢咽碎片化的史料,一段尘封的历史浮现出来——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古代皇帝每年春耕时,都会去祭祀先农神,行耕籍之礼。清朝是皇帝亲祭先农次数最多的一代,特别是到了雍正年间最为突出。先农,就是远古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
和全国各地一样,桂东在雍正皇帝的重农务本思想指导下,于雍正四(1726)年在城东观前的山岭上,垒石筑土,构建了先农坛。先农祠堂呢?建了在城东观前村,风云雷雨坛的右侧。
桂东祭祀炎帝神农,是每年的农历二月的亥日。亥日不固定在哪一天,可以是农历二月的乙亥日,也可是丁亥日或辛亥日或癸亥日。
祭祀头一天,掌管祭祀的人会去察看先农坛、先农祠,仔细检查祭祀的主祭品——羊、猪;次祭品——鱼、鹿肉干、醋酱腌制的韭菜、韭菜的花、带汁的肉酱、稻谷、高粱、黄米、枣、栗……盛装食物的器皿、耕田的器物和锣鼓等乐器。器皿有的是瓷器或陶器,有的是竹编食器。有的器皿是长形,有的是圆形。有的器皿有盖,有的有耳。器物有耕牛、农具、种子。还会把先农祠堂中炎帝神农的灵位请到先农坛的坛台上。
祭祀这天,天刚放亮,沐浴了的人们,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在县府知县(县长)的率领下,先去先农坛,献祭品,上香祭祀,念歌颂炎帝的祝文:感恩炎帝创造翻土农具——耒耜,感谢炎帝发现五谷,养育了天下百姓……人们向着炎帝神农的灵位行三跪九叩之礼。
祭祀后,人们来到先农祠,候立在田园两旁。吉时一到,农童唱歌,鼓师们敲锣打鼓,司旗的人扬旗,场面十分热闹。一位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农,牵着一头黑色的耕牛来到田园中。知县下到田中,扶着犁,叱牛耕地,往返三次。其他吏员在耕耘后的田土中播种。官吏为春耕开犁破土,虽说是象征性迎春仪式,但表明了朝廷重农、敬农、爱农,助力了桂东农人的春耕。
祭祀礼毕,管祭祀事的人工作还没做完,他们要将炎帝神农的灵位,从先农坛请回到先农祠。把祭祀用过的器皿与农具洗净、收回妥善保管。
桂东建造先农祠、先农坛,祭祀炎帝神农氏,是旧时的农业生产习俗。展现了桂东重视农业生产,体现了桂东人对炎帝神农的崇拜、景仰与感恩。
观前村民将“先农祠”称为“皇祠”,说的没有错,那是炎帝的祠堂。因了先农祠、先农坛(寺观),留下了观前村、观前路的地名。地名中的“观”字是推求历史的线索。

观前村蒸蒸日上,100余户385人的村,自恢复高考以来,走出了20多位大学生,走出了周远刚、周玉两位博士生。观前人聪明,利用靠近学校的区位,造房建楼,出租房子,开设店铺,获取家庭收入。我在村庄走访,巧遇了几位中学生与陪读的家长在租房子。淳朴、勤劳的观前人,门前屋后种菜、种果。有的进城卖菜、卖水果,有的务工,有的上班。
观前路,桂花飘香,人来人往,车子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