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扶贫路上(散文)

(2020-03-31 10:03:06)
标签:

扶贫

散文

桂东

分类: 散文随笔

扶贫路上

图文/陈俊文

2017年,一场精准扶贫攻坚战,轰轰烈烈地在湖南省桂东县打响。为甩掉这顶戴了30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桂东城乡结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312,是桂东县政协机关走进清泉镇中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天,54岁的我走向了扶贫攻坚的战场,成了桂东4418名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扶贫路上(散文)(脱贫后的中坑村风貌)

清泉在湘赣边界,是桂东县东北部一个边陲小镇,与桂东桥头乡和江西遂川县大汾镇、左安镇……接壤。距县城56公里的中坑村,是桂东唯一的畲族民族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中坑村仍然十分贫困。

上午10时,中坑村开了个简短的扶贫工作会。散会后,每一位扶贫干部手握一份贫困户名单,就各自赴农家访贫去了。

初访,无功而返

我结对的4户贫困户,在中坑村的盆形自然村。我的同事小江、雨时的帮扶对象也在盆形。盆形名字不响亮,知道的人很少。第一次进村入户,没人引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我们三个人走在一起来了。

从中坑村部到盆形自然村,有十六里路。我们三个人搭上陈师傅的车,就上路了。一条弯曲,狭窄、陡峭的山路,一座一座大山,迎面而来。坡道一个急弯,成“<”形,好像成了进盆形的地标,去过的师傅都知道,到那要倒车。只见陈师傅踩刹车,车速降了下来,然后踩离合进行换挡,打方向盘,倒车,操作完成后,又换挡,车前行了。不知爬了多少坡,拐了多少弯后,一条烂泥巴路横亘在前面,阻隔了前行。当车停下后,我们从车里钻了出来,看到路面上有拖拉机轧出的深一道浅一道沟壑,这儿一个坑,那儿一个洼,有的地方一塌糊涂,泥泞不堪。车子进不了,只好弃车徒步前行。

时值春天,盆形空气格外清新,天地间显得空旷宁静。远山近峦,起起伏伏。春风吹拂,花开了,草绿了,树青了。一栋一栋简陋的农家小屋散落在山腰、山坳、山脚,掩映在绿树与南竹林中。梯田从半山腰层层叠叠一直排列到了山脚。头年割禾后留下的禾蔸,矮矮墩墩的,在田中星罗棋布地广泛分布着。扶贫路上(散文)

(盆形自然村一角)
    走进盆形,仿佛置身一个世外桃源。这里,山背就是江西遂川的左安,是中坑村最偏僻的地方;这里,地势较高,没有河流;这里,没有商店、招待所、学校。我们走了一户,走另一户。出了一家,又进另一家。不是大门紧闭,就是无人在家。我发现,有的农家相距好几里,农家的门前有土坪,没有围墙。村民吃水,是把南竹掏空,一节衔接着一节,接接连连,或使用皮管从屋后山坡上引水到农家屋旁。扶贫路上(散文)(脱贫前舀水喝的贫困村民)

一路走走停停,三个人如同进入无人之境。

一个多小时后,在一处南竹荫下,终于见到了进村庄后的第一位村民。走近打探我们要访的贫困人家,身材单薄的村民挥手朝竹林后指了一指。

踩着蜿蜒的小径前行,绕过那片竹林,见到一栋土房,门没关,可人去楼空。无人告诉我们,这屋是不是贫困户的家。走了出来,瞧见一位背小孩的大嫂在土坪漫步。我们靠近前去打听,我们说的塑料普通话,大嫂听不懂。而她哇啦哇啦说的客家话,我们也没听懂。

真没想到,在村庄转来转去约莫两个小时,我们只见到了3个人(其中一个小孩)。村庄除了鸟叫声鸡鸣狗吠声,就是我们三个人的脚步声,谈笑声。入户访农,真纳闷,这些村民去哪儿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归途中,遇上了一位村民——那是雨时的结对帮扶户。

午后2点多钟,饥肠辘辘的我们回到了扶贫队食堂吃中饭。

再访,体察民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久,我又去了盆形走村串户。有了第一次进盆形的经历,再访时,我放了点儿干粮(几块发饼或红薯干)在扶贫袋子里。饿了,拿出袋子里的干粮充饥。渴了,喝农家屋旁的山泉水解渴。

盆形27户人家130多位村民。以前,村庄人出外面靠走路。上学读书,靠走路。买盐巴、洗衣粉等生活用品靠走路。肩挑手提农副产品去卖,靠走路。卖猪用猪笼扛(猪笼,竹篾扎成圆柱网状形,网口拳头大,猪笼一端有开口,把猪赶进竹笼开口处,装进之后,用绳捆绑好开口,猪笼两端各有一根扛子,供大人扛猪用)猪走路。

盆形,九山一分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差,产业单调脆弱。种田靠天帮忙,水稻产量低,每亩800斤左右。山上有南竹,过去挖笋子没人要。而今,有人要,可冬笋、春笋是季节性产品,可挖的时间很短。除了种田、挖笋子,平日里,缺文化、少技术的村民悠闲得没事可干。大部分村民跑到外面务工谋求生计。再访盆形,我明白了我们初访盆形见不到什么人的缘故。

盆形穷,外面女子不太愿意嫁到那山窝窝。有一位赣州女子与盆形男青年相爱,生下了一个婴儿。几个月后,她弃婴回到了赣州。

在盆形,我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登门拜访我结对的贫困户,摸清了结对贫困户的家底,把脉弄清了他们致贫原因。我耐心地倾听他们对脱贫的意见与看法。

扶贫,“对症”“下药”

盆形致贫的最主要原因是路不畅,没产业。我把村庄了解到的情况向县政协主席黄柱中作了汇报,并请求黄主席争取资金为村民修路、硬化公路。

一个礼拜后,黄主席来到盆形调查研究。他踏着泥泞不堪的山路前行,一边看,一边与村民唠家常。在一栋农家屋的堂屋里,他主持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板凳会”。一张桌子,二十余张凳子、椅子,政协秘书长钟小年、清泉镇镇长郭洪波、中坑扶贫队长钟建湘、村里的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来了,围坐在一起,就村里脱贫的事,公路的事,产业的事,你一言,我一语,话匣子打开了。大家开心地交谈着。黄主席将贫困户说的大小事儿一一记在了心坎上。扶贫路上(散文)(政协主席黄柱中在盆形自然村召开“板凳会”)

一场与贫困较量的序幕拉开了。

2017年夏天,盆形自然村挖下了驱赶“贫穷”的第一锄。水泥和河沙运来了,石块运来了。村民们挥舞铁锤、银锄,修路热潮滚滚。那铁锤声、钢钎声、吆喝声、笑声,回荡在盆形上空。一个月后,舞动在盆形的公路硬化了,并延伸了1个多公里。这是一条照亮村民的民心之路,这是一条脱贫奔小康之路。

自从在盆形结下4门“穷亲”,我的心就多了几许牵挂,如何让“穷亲”脱贫?如何拔掉他们的“穷根”?

我每月去两次,有的时候五六次。与贫困户交心交流思想——扶贫不是救济,要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树立“脱贫靠政策,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双手”的思想,从思想上解决脱贫的问题。

接下来,我根据每一贫困户家庭的情况和致贫原因,一家一规划,一户一台账,因户因人施策。家中劳力足的,为他们争取务工补贴,鼓励他们外出务工。家中有老人、小孩要照顾,在门前屋后务农的,帮助他们依据实情制定年度产业计划和奋斗目标,找路子,找项目,借多方的合力进行帮扶——安居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新农合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保险扶贫……扶贫路上(散文)(笔者左一与结对贫困户罗新海家人)

憨厚质朴、性格有点倔的罗新海,是我最操心的帮扶对象。他一家5口人,穷得叮当响。住的房子,泥土墙,盖瓦和杉皮,窗户贴薄膜,墙体龟裂,门框挤压变了形。屋内黑咕隆咚,地面凹凸不平,八仙桌、长木凳、木床……破旧,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罗新海上有中了风的80多岁父亲——罗达藩,妻子张运英在广东务工,父亲的吃喝拉撒靠他料理。他下有2个在校读书的孩子。在新海家,我看到罗达藩苦着脸叹气:新海何日才能走出苦海哟!

望着罗新海的家,我的心十分酸楚,他家的贫困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针对他家的情况,我鼓励他要有信心脱贫,我用党的惠民政策温暖他,感化他。帮助他异地搬迁,在清泉镇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为了让罗新海家真正摆脱贫困,给他争取了产业奖补资金6000元,免费提供良种茶苗帮扶他,鼓励他发展产业——新种茶叶4亩,饲养耕牛2头,抚育南竹22亩,挖冬笋,挖春笋,加工玉兰片。

2017年,罗新海家人均纯收入3916元,从贫困里面走了出来。正当他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8919日,太阳西斜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到了罗新海的耳朵:罗松松在学校锻炼身体,把自己的手指弄断了。罗新海立即赶到了学校。儿子哭喊着手痛,伤口处还在流血。见到这一幕,罗新海的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眼泪一下子从眼眶里涌了出来。见势不妙,他一面租车,一面向亲戚朋友借钱。好心的班主任老师黄大华慷慨借了5000元给他。黄老师与罗新海连夜驱车将罗松松送到了县城医院,随即迅速转往了郴州骨科医院治疗。

罗松松顺利地住进了郴州骨科医院,医生立即给他做了手术。12天后,罗松松出院了,共花费了医药费1.3万余元,罗新海拿着身份证、精准扶贫手册,在桂东报销了全部医药费。罗新海对人说:“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扶贫好政策,我恐怕又因病返贫了。”党的温暖与阳光,罗新海家不仅脱了贫,而且家中收入越来越多,2019年人均纯收入5251元。

贫困户王显明,是结对的另一户扶贫对象。因屋后山体滑坡,他住的房屋成了危房。他想扩大茶叶、寮叶、油茶的种植面积,可苦于资金不够。

为了让他家摆脱贫困,在住房方面,他家享受了安居工程优惠政策,家乔迁到了圩镇,住上了125平米的钢筋水泥平顶新楼房。在生产方面,帮助他争取扶贫贷款3万元,享受产业帮扶资金10243元(其中小额信贷政府贴息4243元,产业奖补6000元)。王显明调整了产业结构,用种水稻的田野,种上了一丘又一丘的茶叶,广袤的山坡上发展了一片片寮叶、油茶产业,脱贫路上增强了“造血功能”。2019年,王显明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423元。女儿考上了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子在校读初中享受了义务教育。扶贫路上(散文)中坑村脱贫茶

结对贫困户江云华,在福建泉州务工。2019年家中人平纯收入7700元。他结了婚,生了孩子。是党的惠民政策,让他家从风雨飘摇的旧房子搬进了新房。

脱贫户王书林感慨地说:“我读了两年书,我的两个哥哥,一个读了几天书,一个根本没读书。弟弟出生后,父母无力抚养,送给了炎陵县人。我小时候读书要走十五里路,跑步上学也要四五十分钟。而今,我的孩子读书,享受义务教育,中午还有营养餐,真羡慕。”

贫困户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逢年过节,我会向结对的贫困户嘘寒问暖。打雷下暴雨的天气,我会打电话给住在盆形老屋的贫困户,叫他们注意安全。雨水大了,叫他们另择安全的地方。今年新冠肺炎暴发,我及时通知贫困户,要做好防疫,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在家,少聚餐。这些年,我给贫困户读书的子女送过书包。贫困户的老人、小孩生病了,我知道了会去看望、慰问。送过衣服、棉袄、棉被给贫困户。今年年初,贫困老人罗达藩过世了,我随了一份礼表示哀悼。我不是他们的亲人,可变得犹如他们的亲人,我把贫困户的小事放在了心坎上。

   2018年1月20国家对桂东县清泉镇中坑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国检。我结对的4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我的同事小江、雨时结对的贫困户顺利脱贫,政协机关19位干部职工结对的7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中坑村全部贫困户脱贫,村脱贫出列。扶贫路上(散文)

是年春节前,盆形自然村27户村民中18户实现了异地搬迁,“土窝窝”的山里人陆续搬进了小洋楼,“迁入”了幸福新生活。2月的一天上午,我去清泉圩镇泉江丽景区,对搬进了新家的结对贫困户随礼祝贺时,我看到家家门口都贴上了对联。有一家的上联是“精准扶贫全心全意助贫困”,下联是“扶贫攻坚实实在在摘旧貌”。横批是“党恩浩荡”。另一家的上联是“新居焕彩多其祥”,下联是“华栋落成谢党恩”。横批是“共产党好”。还有……对联,文虽然朴实,却反映了贫困户对扶贫工作对扶贫干部的肯定。

201883,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经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同意桂东县脱贫摘帽。桂东县成了湖南首个“摘帽”的国贫县。

春天来了,走过夏暑,就是秋天,秋天过去是凛冽的寒冬。一转眼又是春天、夏天……三年结对帮扶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脱贫了,写满喜悦的贫困户,似乎对精准扶贫有几缕依依不舍之情。我对他们说,脱贫没有脱政策,脱贫没有脱责任。至今,我和县政协的同事们仍深情地在巩固脱贫成果,仍然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