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上的郑成功

标签:
郑成功雕像鼓浪屿厦门 |
分类: 旅游散记 |
鼓浪屿上的郑成功
作者:陈俊文
厦门的夜景,最好的观察平台应该是在海上了。
搭游船入海,灯光四面八方辉映,波光粼粼的海面泛着五彩缤纷的光芒,令游人陶醉。于我来说,最惊奇的是,屹立在鼓浪屿一方花岗岩上那尊浑黄伟岸的雕像——披甲、着袍、佩剑、面朝大海,他究竟是谁呢?行驶中的游船,忽然传来甜美的广播声音:“大家看到了么?那尊雕像,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http://s11/mw690/001J7HO5zy79A6fREro4a&690哦,郑成功,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民族大英雄。我不由忆起一些他的往事——
郑成功(1624-1662年)的家乡在福建省南安。父亲郑芝龙是明末一位海军将领,曾打击过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天资聪慧,年轻时便考取了秀才。因郑成功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明朝灭亡了,清兵洗劫了他的家乡,荷兰侵略者骚扰掠夺沿海一带。为了报效国家,作为将门之后,郑成功摘掉了头上的儒巾,脱下了身上的儒衫,换上铠甲,握着宝剑,踏进了军营。
他收拾父亲的旧部,又招兵买马,很快便招募了数千人。一支军队拉起来了。
1647年,郑成功移师厦门,并在那安营扎寨,造船练兵,储备粮饷,侦查敌情。郑成功乘船来到了鼓浪屿。小小的岛屿上有一个“晃岩”(今日“日光岩”),岩的附近有个石砌的寨门,郑成功就在寨旁设立了一个水操台。水操台的前面,就是现今龙头街至永春路一带,当年是一片银色的海滩。当海水涨潮时,战船可从大海中直接驶进来。郑成功就伫立在水操台上,发号施令,指挥着操练着他的水兵。
当然,郑成功指挥练兵不止一处。厦门大学创办之前的那方土地,就曾有郑成功练兵的演武场、演武亭。而今,沧桑的遗址在无语地向人们倾诉:郑成功在那集合士兵,对士兵操练,郑成功在那检阅,郑成功在那选择将领……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与厦门隔海相望。遗憾的是,大明王朝腐败无能,被野蛮的荷兰殖民者强占了。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郑成功是读过《孙子兵法》的。要打台湾,就得掌握情况。这一下,郑成功发愁了,对于台湾,郑成功连一张地图都没有,更不用说荷兰殖民者的军队布防情况。
说来,郑成功也真是走运。这时,一个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人,他叫何廷斌,来到了厦门,要求见郑成功。郑成功接见了他。何廷斌不仅给郑成功提供了一张台湾地图,而且还把荷兰侵略军在台湾的布防情况,还有台湾的一些民情全都告诉了他。有了这些珍贵的情报和资料,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信心增加了一百倍。
一番重要的准备之后,郑成功乘着涨潮之际,实施了他收复台湾的作战计划。
1661年3月,料峭春寒,郑成功亲率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地从金门扬帆起航了。海水翻滚,波浪滔天,他们不畏艰险,向东,向东横渡。
为了成功取胜,郑成功实施了围歼的办法。先切断台湾城与赤嵌城两地荷军的联系。首先攻打的是荷兰占领的台湾赤嵌城。荷兰侵略者以“赫克托”号战舰气势汹汹地前来应战。这时,郑成功一声号令,荷兰侵略军的战舰被团团围住,60艘战船一起开炮,“轰隆”,“轰隆”,如雨的炮弹齐发,海面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柱,“赫克托”号战舰被击中,弹药库引燃了。顿时,一片熊熊大火,海面成了火海,敌人跳海的跳海,投降的投降。接下来,郑成功的战船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盘踞赤嵌城的荷军无外援,只好俯首投降。
赤嵌城战役之后,郑成功向着台湾城进发。由于台湾城是岛上的第一大城市,又是荷军总督揆一的大本营,城垣高大坚固,配备有西洋大炮驻守,荷军尽力抵抗。郑成功强攻失利。这时,郑成功考虑到大军乏粮、兵力不足,便改变了原有作战方略,他令将士们在城边修筑大量的土台,改强攻为长期围困。
八个月后,郑成功兵强粮丰,他再一次向荷兰侵略者发起强攻。此时,台湾民众也积极支持。困守在台湾城的荷军由于粮、药缺乏,士兵中又疾病传染,只好扯起白旗投降了,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至此,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侵占了长达38年的台湾岛。台湾重归中国版图,这是郑成功对历史上的重大贡献。
台湾收回后四个月,令人敬仰的38岁的伟大将领——郑成功就离开了人世。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设庙宇,塑雕像,构建纪念馆,撰写传纪,编写教科书课文,以他的名字或演武场来命名地名、桥梁……怀念他,纪念他。
我在海上见到的那尊气势雄伟挺拔的雕像,是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落成的。这,既是人民对郑成功的尊敬与怀念,又是体现广大人民希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