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安义古村

(2015-01-28 22:31:58)
标签:

旅游

安义

古村

游记

分类: 旅游散记

走进安义古村

                                                                      作者:陈俊文

      若不是南昌朋友推介,恐怕就与安义古村擦肩而过了。出南昌城,驱车西行60公里,我们来到了安义古村。远远地遥望,安义古村静卧在西山梅岭脚下。村旁一座气势非凡的门楼,上方是沈鹏草先生题写的“安义千年古村群”七个醒目的大字。穿过门楼,一条村道从脚下向着古村落延伸。

http://s9/mw690/001J7HO5gy6PxCFViU8a8&690
                                                                  古村门楼
      安义古村不是孤独的,它是由罗田、水南、京台三个古村落组成。三村中罗田村最大,水南村最小, 京台村历史最久。之间相距不过500米,呈品字形排列。安义古村是江西省“乡村十大美景”之一。

http://s2/mw690/001J7HO5gy6PxCJ9T0t81&690
                                                             古村街巷
      我们选择了罗田古村参观游览。走进去,古风扑面而来。村内街巷纵横,路面是花岗岩条石镶嵌而成。踏着逶迤的布满独轮车印痕的石板街巷漫步前行,看到的是,沿街巷两旁而建的一幢接一幢的老房子、老商铺。这里古老的房子告诉我,唐末,黄克昌为躲避战乱,从湖北蕲洲罗田县迁居到了这里,因怀念家乡,故将这默默无闻的村庄命名为罗田。后来,永修、安义一些人信仰许真君,这里成了香客去朝拜的必经之地,又加上又是这些地方通往南昌的古商路,久之,村庄便繁华了起来。

     有首歌谣道:“前街绸缎布匹,后街仓库栈房,上街头油盐百货,下街头烟酒磨房,横街茶馆饭庄,街上粮油猪行。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歌谣所指的就是罗田。

     边走边看,我们先看的是“泰来号”古屋。据说这里曾经是一家茶叶商铺。进去之后,冷冷清清,只见厅堂纵横,门窗雕镂,往昔的茶叶店,变成了潦河奇石馆、农耕文化博物馆。橱窗里摆放着一块又一块奇石、怪石;一件件菜篮、捞箕、圆箩、米筛、簸箕、石磨、碓臼、碾槽……令人眼花缭乱。

http://s11/mw690/001J7HO5gy6PxCPNvT47a&690
                                                          农耕文化民俗展
      出来,又走进了另一幢古屋……一路过来,从街口一直看到巷尾,安安静静,那布满了岁月皱纹的一幢幢古屋,就仿佛一个个小孩安睡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古屋、古店铺实在太多,望酸了脖子也没有看完。对于一个异乡人来说,只能走马观花。总的感受是,这里空前繁荣过;这里有古老精美的雕刻技艺;这里的老房子原汁原味,没有粉饰与仿古;这里没有丽江、平遥古城那么多的商业味道,这里浸透着古朴独特的赣文化特色。与其说我们是游览古村庄,不如说是走进了一个千年的历史博物馆。这里有三处景点使我难以忘怀。  http://s1/mw690/001J7HO5gy6PxCUpLEI50&690
                                                              古时的更楼
       一处是巷道拐弯处的更楼。我真是很幸运,还能见到古时的更楼。细细品读,饱经风霜的更楼,就是一间精美的木质阁楼,阁楼底下一扇大门,可贯通左右的巷道。门楣有“更楼”两个篆体字。“千载古漏遗斯地,万户平安系此楼”的对联分别悬挂于大门的两边。

      凝视更楼,我想,一声声打更的声音穿过黑夜传来,应该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感受是一样的,特别是打更人一边打更,一边呐喊:“平安无事啰”!那是多么舒坦的事儿。露宿此,完全可睡个囫囵觉。如今,打更声音渐远,再闻到恐怕是一种奢望了。

http://s15/mw690/001J7HO5gy6PxCYiHOm0e&690
      另一处是一口古井。据说那是罗田村的祖先在这里开掘的第一口水井,当地人称之“寿康井”。按此说法,至少一千多年了。麻石的古井栏杆结构有点像木构件上的榫头、榫眼,也仿佛甲骨文的“井”字。井口沿有井绳磨砺出的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凹槽。

      此时,身穿一袭道袍、一脸美髯的《赣风》杂志社的熊明老弟早就站在了古井旁,左手握着绳索,右手提着一只红水桶,跃跃欲试。他的形象与举动,俨然一位道士来取水。据说井水依然清澈可用。   http://s15/mw690/001J7HO5gy6PxD0KDdc3e&690
                                                       士大夫第门前留个影
       还有一处景点是“世大夫第”。它位于横街和后街交汇处,是古村规模最大的建筑物,也是最精彩的地方。据说,原屋主是黄克昌的第27代世孙黄秀文,他是清朝乾隆年间人,7岁丧父,与母亲砍柴为生,13岁做学徒,后来经商致富,父子两代人38年的努力才建成。

    “世大夫第”,四列三进,屋内不仅装饰精美,而且一间间屋舍布局讲究,也“划行归类”,设有正中堂、启绪堂、敦厚堂、叙彝堂、筵席堂、天和堂、绥福堂、宣化堂、念书屋、长工屋、典当房、后花园……各个堂屋都有不同的含义,正中堂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叙彝堂,是家族评理说法,化解家庭矛盾的地方,那些违反家规、家法的孩子处罚也在这儿。敦厚堂,是家人自由聚集的场所……由之足见主人的富裕与理教。

      平常在古屋的窗户上见到雕刻“葫芦”(福禄)“蝙蝠”(幸福)、铜钱(财福)、“喜鹊”(欢喜)等,那是司空见惯的寓意。而在“世大夫第”的一扇门上,居然画有像“十五贯”县官的官帽图案,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寓意大概很明白。

http://s10/mw690/001J7HO5gy6PxD4pj6h29&690
                                                           官帽的门图案

       从“世大夫第”退出来,我看到“大门不大,正门不正”很不理解。同去的“驴友”小潘是安义本地人,他讲述说,门不大是主人含蓄不张扬;门不正其实是为了辟邪。接着又说:“你看,大门与正门之间还有空巷呢!这是房屋主人为怜惜天下贫寒无居住的流浪人特意设立的,有了这一空巷屋,就可为穷人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了。”从这里,我了解到屋主黄秀文不像那些富裕人家那样为富不仁,而是有为富施舍仁义的一面。

http://s2/mw690/001J7HO5gy6PxD7Uo3Te1&690
                                                               千年古樟树
       离开古屋,村外空旷的地方,见到一棵庞大的古树,远看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外貌像极了在等候迎接客人,走过去得知是一棵需好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樟树,树上的保护木牌介绍,该树是黄克昌到罗田的第一年所栽,是南昌市最大最古老的樟树。真是“千年古树今犹在,不见当年黄克昌。”面对古树的身影,人显得多么渺小啊。

      古村村口门楼那副对联又在我脑海闪现:“朝朝代代风风雨雨几多故事传奇散落老街古屋,翠翠红红莺莺燕燕无限生机神韵尽藏绿野青山”。安义古村的水南、京台村没看呢!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我离开了安义古村。

http://s11/mw690/001J7HO5gy6PxFdLVhM2a&690
                                                                精美的雕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