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5e593545gx6CdhFNVvuac&690
路遇永新“红色记忆”景观
作者:陈俊文
因公出差江西省永新县,车子沿永宁(永新县至宁岗县)柏油公路上行驶,透过车窗,我们见到抢眼、新鲜、有趣味的红色文化景观——
夕阳照耀下,一座横跨公路、田野的高架渡槽上,有红军战士高举飘扬的军旗或扛着枪或骑着骏马或吹号,还有群众在使劲推着装载了粮谷的“鸡公车”或挑着担子……在朝一个方向行进。这些渡槽上的剪影,是永新人用不锈钢制作的,反映的是当年红六军团从永新县坳南乡牛田村出发时的一个缩影。
因剪影十分抢眼,我叫司机停下车来,拍摄了几张照片。继续往前行驶,没有过多久,在一座废弃的桥上见到有塑像。兴趣盎然的我们,又下了车去看,去拍摄。原来桥上的塑像是红军与老百姓在依依惜别。细看,护栏边上还有铁制的飘逸起伏的红色波浪带呢!从波浪带上点缀的“十送红军”四个字进行分析,主题应该是军民鱼水情意深,这波浪带显然就是“十送红军”歌曲当中的五线谱了,桥头上的人物应该是父母送儿子或妻送郎参加红军的场面。
望着景点,又唤起了我们大家喜欢听的那首情深意长的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也遥想起当年望月亭上,百姓泪汪汪拉着红军的手依依难舍之情。
红军远去了,但是,红色老区的永新人民依然没有忘记红军,他们正如歌中所唱到的“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一座废弃的渡槽,一座需要拆除的桥梁,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在产生了41位开国将领的“将军大县”——江西省永新县,得到了充分利用。这种一来不占地,二来说又不浪费资源的宣传,确给人们有所启迪。
http://s7/mw690/5e593545gx6Cdhsh24K86&690
http://s8/mw690/5e593545gx6CdhsOs2r57&690
http://s15/mw690/5e593545gx6CdhtpKt8ee&690
http://s15/mw690/5e593545gx6Cdhu8mzYce&690
http://s3/mw690/5e593545gx6CdhvcTp8a2&690
http://s14/mw690/5e593545gx6CdhvG2FDd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