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东敖山村趣话

(2009-08-31 16:52:57)
标签:

杂谈

分类: 解读历史

                  桂东敖山村趣话

                                           今   日   敖  山  

 

                 桂东敖山村趣话

                                敖     山    村   综   合 

 

桂东敖山村趣话 

 作者:陈俊文

    广东省河源市的嶅山,是一座风景迷人的山。而桂东县城关镇也有敖山,那是一个“村染青山绿染人”的美丽村庄。桂东敖山村原来叫“鳌山”村,因村前有“鳌鱼山”而得其名。

    敖山村,位于桂东县城之西,风光旖旎的珠山脚下,濒临沤江。“鳌山村,民国时期是桂东县城区的一个保。解放的阳光照耀该村时,该村还有过乡的履历,李大声当乡长,时间不很长。”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业良告诉笔者。“鳌山到人民公社时期还是称‘鳌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就叫‘敖山’了。也有人写‘熬山’和‘傲山’。那时,敖山作为城郊公社的一个大队曾与琴山合并过。八十年代初,也就是1984年的时候,城郊公社并入城关公社,并改公社为镇,敖山便成为了城关镇的一个村。”

    那“鳌山”又怎样衍变成“敖山”了呢?村民们告诉笔者,鳌山前面的鳌鱼山很像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另外“独占鳌头”也很有鼓舞性,村名取“鳌山”按理应该不赖。可是过去敖山村一直穷得叮当响,是个有名的穷山村。其实,敖山田不比人家少,地不比人家差,人也不比谁懒。可敖山村村民住的是“黄茅盖屋东西舍,绿竹编篱四五家”的干打垒房屋,盖瓦屋的很少。村民过着糠菜半年粮,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什么原因就此受穷呢?

    常言说:“村穷怨土地,人穷怪屋场”。敖山村村民七猜八猜,总弄不清所以然。于是有人请来风水先生和文化人,请他们指点迷津。风水先生在村里转了几圈,说道,“鳌山”这个名子不好,村中的鳌背河是一条小溪,只见小鱼,谁见过大鳖?没水,不要说鳖,小鱼多难存活哟。水小财路不旺,要多加点水呀!更何况鳌鱼山吹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常有人在该山吹号,故又称该山为“吹号秃”。桂东人过去说“吹号”是指没饭吃)了。既然“鳌”并没给村中带来好运,鳌山的“鳌”笔划又太多,难写。于是村民心中陡然一亮,村民们不是缺钱吗?“山管人丁水管财”,“水”暗含“钱”的寓意。于是就将“鳌山”写成“熬山”。这不是加了“水”吗?后来“熬山”村人仍旧是穷,不见经济好转,甚至于出现断炊的现象。于是有点文化的人又从村名去找答案。原来“熬”有“煮”的意思,熬菜,受尽煎熬不穷才怪呢!为了纠“熬”,村民有人写“傲山”。体现敖山人不屈的风骨。后来又有人认为“傲”有傲慢的意思,敖山村人本就知书达礼,怎会傲慢呢?干脆用“敖”字还好,“敖”同“遨”,潇洒游玩不是大家的追求吗?

    如今的敖山村青山绿水,是一块风水宝地。村容整洁,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全村15个组,387户,1480口人,人平纯收入达3600元,七成的农户有十万元(资产),百万元(含资产)户有20余家。搞建筑的、开转厂和石头厂的、打工经商搞运输和养猪的能人不胜枚举。村集体收入不断壮大,既有电站股份,又有门面出租收入。村干部告诉笔者,村民们早已摆脱贫困,过上了潇洒幸福的生活,这全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至于村中村名这几种写法和说法,不管怎样说,全是茶余饭后的趣话。鳌山村现书写成敖山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