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小时候的理想吗?
孩时的记忆大部分已经模糊,工作的劳累,生活的艰辛将人磨练得失去了很多,包括记忆,世界的精彩和现实性交杂,也让我几乎失去了信仰。直到最近与一为新加坡老太太的交流,重新唤起我的一些零碎记忆,也让我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记忆中的孩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从我居住的小镇到县城有一大客车,每天早上发一班,若错过了时间,那只有等第二天了,记忆中的驾驶员很是威风,那么大的车在他双手轻转方向盘间即可控制自如,煞是羡慕,从此便有了理想,“长大后你要做什么?当驾驶员!”。
时间过的很快,中学毕业了。期间,听人说起过,不能将当驾驶员作为一个职业,原因很简单,现在的驾驶员其实就是古代的轿夫,只是科技发达了,轿子改成汽车罢了。当时想想有道理,很简单的就影响了自己儿时的理想,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陷入了理想的盲区,不知道自己长大后要干什么,只知道家人让自己上学就上学,让干吗就干吗。直到读大学二年级时,终于知道自己应该干点什么。也知道将驾驶员比作矫夫是一种对劳动的歧视。
已经明白了自己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就得有相应的行动。经过考察并考虑后,决定退学办一个鲜牛奶厂,没有资金,便拟写了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父亲,甚是希望父亲做一回VC,投资自己5万元人民币。结果当然没有我希望的,反而被臭骂了一顿。直到现在,我仍然在假设性的思考这一问题。要是当时父亲早听说VC一词并投资给我,而我又比较争气将此事做成,那肯定比“欧来亚”、“来思尔”做的更早,或许已经做的比较大了,那到现在是否会被”新希望“收购呢?在行业里潜规则的三聚氢胺肆虐时,我是否也会昧着良心挣着钞票呢?要是做不成,父亲的VC失败了,我现在又在做什么呢?人生的疑问太多了,说真的,我没有得到答案,但经过思考后,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尽管随着商业化的发展,老家的很多传统也在进行着商业化,商业化的让人不能接受。但老家一直保留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虽说这是正常和应该的,但书上字面上说的更多一些,现实生活中也在慢慢的被商业化了。小时奉行到现在的信仰也在被慢慢击破而自己尚无察觉,已经没有了理想,也似乎没有了任何信仰。
老太太问“你信仰什么”时,随口就答“没有信仰”,老太太便跟我急了,她认为做人怎么可以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不就成了行尸走肉了吗?!她说她有信仰,也有理想,她的理想是和自己的先生能在他们70岁退休时游便世界,但此之前必须努力工作,否则就是浪费时间,也希望自己儿子脸上的小豆豆能被治好。是啊,很简单的理想,但老太太活的很充实,也很敬业。我没有回答她我的理想是什么,因为我的理想相对她而言要复杂一点,怕她说我“人心不足蛇吞象”。
虽然说我们处在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也有点不同,但人类应该有些共同点,理想是大家都有过的。朋友,你思考过这问题吗?你还有理想吗?你在准备什么呢?!
(与朋友交流后的想法记录,有点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