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往今来长德冲之狮灯龙灯

(2022-11-22 10:06:06)
标签:

家乡

历史

文化

情感

故乡从历史深处走到今天,已日渐式微,褪去了昔日的芳华。但是,新的故乡又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用简略的文字把远去的故乡及今天的故乡记录下来,以飨读者,以了心愿。

——题记

古往今来长德冲之狮灯龙灯

狮灯队耍狮、龙灯队舞龙,我们这里叫“耍狮子”、“耍龙”过年传统的庆祝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元宵晚结束。

耍龙一般在白天,小孩喜欢看,在后面屁颠屁颠地跟着。龙是一条用各种颜色的布做成的彩龙,由头、身、尾三部分构成,数根木棒举撑,把布龙分成几度,即几段。木棒由男子汉执举。龙灯队有一套锣鼓,几盏用木棒举着的排灯(纸糊灯笼)。耍龙全靠耍龙头的,龙头舞动,其他几度就灵活地跟着舞动,一直转递到龙尾,整条龙就飞舞起来。耍龙头要力气大、身手好、懂套路,能双手舞、单手舞、左右开弓,站着舞、弓着腰舞,还能躺在地上舞,舞出花样、舞出故事。龙灯进屋场,主人放鞭炮接送,打发红包。龙灯队的“煅歌”师在主人家的神龛前唱“龙灯歌”, 有时主人也回唱表示礼节。有个歌师在教让堂唱龙灯歌时唱了句“雕梁画栋一大厦,磨砖冻地一坦平”,我至今还记得。长德冲龙灯队的歌师是岭南书画家邹敏德先生的父亲,他也是夜歌师(晚上给亡者唱哀歌)。

有龙灯队也兼狮子队,耍龙讲究“舞功”,耍狮子展示武功。狮子队的道具除没有布龙外,其余的道具都保留着,还多了一副狮子被和一些刀枪棍棒等冷兵器。耍狮子一般在晚上。晚上黑灯瞎火,那时没有手电筒,马灯也少,靠扎火把照明,小孩只能在周围几个屋场看。

 “外头来班灯,我在床上惃,听见锣鼓响,翻趴就起身。”这首儿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童喜欢狮灯的心情。狮子队进屋场,小孩高兴得不得了;望着狮子队离去,魂魄也跟着去了。

解放前,长德冲的狮灯比较有名,除有武功高强的把式训练狮灯队并参与表演外,狮灯队的服装及道具也比较好。长德冲狮灯队鼎盛时期,有“短火”(短枪)跟着狮灯队走,在外面碰到“硬”狮灯队用来压阵。

有年正月,外地一队狮灯来到长德冲耍狮子,长德冲的人对他们表演不感兴趣,认为自己村里的狮灯无论硬功软功,还是道具服装都比他们强,故“打发”的红包不大。

那个狮灯队不甘心,继续在各屋场表演,希望多得赏金,各屋场主给的红包也小,于是狮灯队的歌师唱道:“耍灯再耍灯,莫耍长德冲,三块旧铜钱,加两块关金(金圆券),冲里财主多,留下小气名。”

有人听了随即回唱:“看灯看灯,莫看叫花灯,狮灯退场后,扫出两箩烂布筋(讥笑耍狮队穿得破烂)。”

第二年正月,那狮灯全新服装来长德冲耍狮子,要挽回失去的面子。长德冲各大小屋场都以大红包犒赏那狮灯队。

解放后长德冲狮子队成员有申芳卿、申寿轩、申耕桥、申集轩、申文夫、尹旭云等等,也有外地“把式”参加。

到了晚上,狮子队点亮了牌灯、灯笼(里面是蜡烛或马灯),敲锣打鼓奔主人家堂屋或禾场坪。两人钻进狮子被装扮狮子,摇晃狮头,摆动尾巴,兜圈子、踏场地。我知道这狮子是人装扮的,但还是害怕。狮子踏出场地后,开始武术表演,耍刀枪棍棒,表演气功,飙桌子、叠罗汉等节目。当观众越聚越多时,舞狮的就会出场转圈扩大被观众围困得越来越小的圈子。这时候主人也会出面助兴:点燃鞭炮,丢到围观者前噼噼啪啪炸响,吓退观众、扩大场地面积。我害怕鞭炮,捂着耳朵在人群里往圈子外钻。狮子队也对主人家唱赞歌,叫“煅狮子歌”。主人家有时也回唱,也鞭炮迎送,与待龙灯队的“礼数”别无二致,红包比龙灯队的要大一些。

我最喜欢耍狮子的几个节目。一个是“开铁尺”,即武师运动气功,用两根铁尺(铁剑形状)用劲敲打胸脯、脑门、后背等关键部位,砰砰直响,围观者大声称赞,胆小者闭眼尖叫。另一个节目是“砌宝塔”,即叠罗汉,表演者都赤膊上阵。第二层的汉子坐在站着的壮汉肩膀上,相互抄手成圆圈;第三层的小个子(人数减少)站在第二层人的肩膀上,也相互抄手成圆圈。第四层是一个小孩站着封顶,宝塔好高啊!令人惊叹。其余的节目如打拳、舞棍、耍刀等,因不懂套路,也看不出表演者的功夫如何,我觉得不好看没意思。

长德冲的某师傅看到狮子队有个身体瘦弱的拳师开铁尺,说那拳师瘦猴似的能经得起铁尺敲打,自己高大壮实力气大,要显示本领:他拿起铁尺在身上敲打起来,又没学过气功,自己把自己打伤了,只得吃药治伤。故事是听来的,权当闲聊。

“三年苦难时期” 耍狮舞龙匿迹销声;耍狮舞龙在人民公社时期基本停止;实行“承包制”后,舞龙又在新年间又出现,但少见耍狮子;如今,见不到新年舞龙耍狮的了……反映了家乡新年舞龙耍狮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时下,舞龙舞狮在很多官方举办的庆祝活动中并不鲜见,车马灯在这些活动中也时有出现。车马灯是由姑娘们披着两扇纸糊或布做的蚌壳、或是小船,一张一合或一摇一摆的表演着。

小时候观看舞龙、耍狮、车马灯是最大的精神享受,饿着肚子追着看,那热闹的场面、那喜悦的心情、那不知疲倦的劲头……再也不可能出现了。

随着电视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及多样化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舞龙、耍狮、车马灯在家乡的年节中基本消失,偶尔有龙灯队出现,观看的人也很少。在那些铺张奢华的丧葬中还能见到舞龙、耍狮的场面。

现在人们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为什么还常常念叨那个年代很多生活细节呢?尤其是老年人,提起往事兴致来潮述说不休,是念旧怀古?是畏老恋生?我的这些文字,既讲述了家乡的传统文化,也释放了自己悠悠的乡愁。

满满的回忆,悠悠的乡情,岁月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过去了的很多事情时不时在脑海里游荡或在梦魂里萦绕,虽然回味无穷,但难以再现,更无法复制!遗憾此情成过去,叹息当年已惘然,唯用苍白的文字,穿越时空,古今对话,藉慰空寂的心。

突发奇想,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如果再返回到那个年代去,然后又走回来,那么现在的世界及社会状况会怎样?

欲知古往今来长德冲,待我后面来道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乡味三题
后一篇:夕阳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