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潇洒崀山行之三:紫霞峒里绿意浓

(2022-10-02 09:27:23)
标签:

旅游

情感

历史

文化

潇洒崀山行之三:紫霞峒里绿意浓

(一)绿透的紫霞峒

下得牛鼻寨,又进紫霞峒。

紫霞峒非岩洞,而是一个四周被山石包围、有壑口出入且曲径通幽的峡谷,周围有红褐色的悬崖峭壁。夕阳斜照,反射出万道霞光,数百年因紫气腾升而得名。相传紫霞峒是紫霞真人的修道之处。

南京也有紫霞真人!那里有个紫霞湖,因紫霞洞而得名,紫霞洞原名朱湖洞,即道书中所说的“第三十一洞天”。元末道士周巅隐居洞中,朱元璋做皇帝后,封他为紫霞真人,洞也因此得名。

是“峒”、“洞”有别?是此紫霞真人非彼紫霞真人?是紫霞真人另辟道场在崀山或南京等多地修炼?是紫霞真人先在南京修炼后再到崀山来建道场?世间传说啊,真让人难以追根究底。

紫霞峒景区包括紫霞宫、万景槽、紫微峰、红华赤壁、乌云寨、刘光才墓、紫霞轩、象鼻石、红瓦山等大小多个景点。环境优美,植被繁茂,山石奇特,峰回路转,以峒幽林深,溪涧瀑布、象形山石、宗教寺庙为特色。

“只缘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们来到紫霞峒,没想到这里深藏这么多绿!峰峦青翠,树木葱茏,层层叠叠的绿连绵起伏,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犹如蓝色大海的巨浪掀起来又落下去,落下去又掀起来……不到实地,不知其波澜壮阔。

山谷中、岭坡上大树耸立,翠竹挺拔,拥拥挤挤,密密匝匝。有的树枝蓬勃舒展,占领山道上空,如伞如盖;有的虬枝交错,结织成网,似长廊如凉亭。稠密的枝叶像筛子,把阳光筛落在地上,光影斑驳。有些枝条轻轻地拂下,似美女如瀑的秀发,撩拨得人面痒痒,心也痒痒。

不知名的鸟儿在丛林中唧唧啾啾欢唱,歌声在绿山翠谷中显得格外清脆动听,一些胆大的鸟儿在游人头上飞来飞去,如碧绿中绽放着灵动的鲜花……紫霞峒啊,绿色精灵。

紫霞宫——藏匿在幽静山谷中的一座古庙,好像浸泡在绿色的染缸中。

紫霞宫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曾为湘西南佛教圣地,晨钟暮鼓,香烟袅袅。仿古重建的寺庙内塑有高六米的观音菩萨,仅次于南岳的佛像,为湖南第二大佛像,古往今来烧香求签者络绎不绝,相传有求必应,为天下七十佛教胜地。

宫内香烟缭绕,罄声绵长,气氛肃穆虔敬,如西方佛界,似蓬莱仙境。游人敬一柱香,焚一叠纸钱,祈祷亲人健康,祝愿国泰民安。

在紫霞宫上方约半里的山间盆地中,有一座亩地见方的将军墓,墓葬清道光年间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抚台刘光才。墓地占地五百平米,呈半圆形,四周古树参天,墓碑刻有其生平事迹。墓围石刻精致绝伦,石羊、石马、石人栩栩如生。

据说,这座墓地选址三年,修建三年,才成如此规模。墓地石雕匠心独到,碑刻铭文褒奖。将军骸骨,长眠青山,凭游人臧否褒贬。我却想,这么多巨大的石雕,运送到这偏远陡峭的山坡上来,在当时是一件多么艰难辛苦的事情啊!

爬山翻坳,穿梭于绿树翠竹之中,攀援于悬崖峭壁之上,你牵我拉,你拽我推,像猿猴,似壁虎,气喘吁吁并小心翼翼地爬上了观景台。

登上观景台,凭栏远眺,千山走蛇,万壑云奔的景致便可尽收眼底,真赏心悦目!一石拔地而起,巨石穿空,问天万丈。峭壁嵯峨,危崖垒卵,险象丛生,实际根生大地,安如磐石,胆小者爬到这几丈见方的高山极顶上,真的划地成牢不敢乱走乱动。遥望台下,游人如蚁。

在灌木丛中再攀爬一段距离,登上揽胜阁,观景台又在脚底下了。揽胜阁,修建在绝顶上的一座亭阁,红柱红栅琉璃瓦,亭阁周围悬崖旁用金属栏栅围护。揽胜阁四周苍崖笔立,云雾缥缈。“上天啦!”小伙子振臂高呼。

“揽胜阁”位于紫霞峒核心景区峰顶,海拔高度五百多米,万峰无不下伏亭阁下,云烟氤氲;亭阁上,白云缭绕,让人进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境中。

凭栏远眺,东有玉泉山、螺丝寨,南连乌云寨,西接红华山,北可以眺望新宁县城。远处,夫夷江似炼,蜿蜒向北流淌。大江两岸绿树成荫,“将军石”巍然耸立,田园农舍,炊烟袅袅,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想起柳宗元的:“树影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肠回”的诗句。

登临此阁,气爽神清,重负皆释,胸心为之一新,别有一番感受:爬山攀岭的疲劳顿失,全力付出的汗水有收获;人事纠葛、世间烦恼在此被抛弃得一干二净,嘈杂消退,心态无尘,净化了,飘飘然羽化升天了!不要多思多言,无须奢望企求,能在神仙之地度过余生也就足够了……

紫霞洞在车后渐渐远去,但我的身心还浸泡在紫霞洞的绿汁中,我的魂魄还萦绕在揽胜阁的白云上。

(二)将军墓葬紫霞峒

紫霞峒的神话传说多,和紫霞峒有关的名人名家也多,只简单说说上面那位长眠紫霞峒的刘光才将军。

刘光才,号华轩,新宁县白马田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幼时家贫,上不起学。后随湘军名将江忠义赴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地追剿太平军,屡立战功。保荐参将,赏戴花翎。清光绪年间,历任苏州城参将,江宁城守协副参将,九江镇、大同镇总兵,广西、贵州、上海淞江提督,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清宣统三年(1911)告老还乡。于民国七年(1918年)病逝于故乡,享年78岁。

刘光才一生中乐于捐资助社会公益事业。新宁三中的前身就是刘光才将军捐资创办的。初名斗光书院,位于长湖八村之一的田富村,始建于清光绪24(1898),斗光书院为新宁县最早的私塾之一,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906——1917年改名斗光学堂,后数易其名。1952年斗光学堂更名为新宁县第三初级中学,1978年确定为新宁三中。

邵阳市各县都有像刘光才将军这样的重视家乡教育、乐于公益的名人。我们邵东市的杨塘书院就是上海道道台水东江人士曾炳熙捐银2万于光绪三十一年(1909)建成的,取名杨塘书院。宣统二年(1910),曾廉任山长。1942年易名会辅中学,1950年改名蒸上中学。1986年恢复杨塘书院校名。杨塘书院是邵东一中、邵东三中两所省示范性高中的前身,也是邵东现代教育的发源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