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应学会自诊自治
高血压引起心、脑、肾、眼重要脏器的危害有目共睹。一百多年来由于统计学家忽略了基本物理学因素对血压的影响用死亡人群生前血压平均数作为了治疗用药的依据使很多人失去了治疗的机会,现在一些人仍延续了一百多年前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至今对高血压的治疗仍等待高血压病情加重后的治疗及抢救水平。由于高血压的遗传倾向而没有治愈的希望,大家要认清高血压对心、脑、肾、眼重要脏器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微杜渐。用 “身高血压值”(身高毫米÷
13.6)对自己血压做出正确的判断,以自己18岁的“基础血压值”和成年后每年的血压值进行比较判断自己血压升高的情况(成年后骨骼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加血压不再增加)。
尽管现代医学有CT、核磁等各种先进设备的检查,有能支到各个脏器的支架保证血液供应,有更新了八代的降压药物治疗,有CCU、ICU的伺候,但是早防早治才是上策。
高血压的早期防治很简单,可以选择小剂量应用利尿降压药、减慢心率的降压药、扩血管的降压药一种即可,一斤土豆钱的药可以吃一个月,用自己医保卡里的钱买降压药绰绰有余。20多年前西方人的“TOMHS实验”证明了坚持服用任何降压药物降压效果往往相似,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病率相等。
2006年5月22日我和北京阜外医院药理中心博士生导师顼志敏教授应邀参加中华医学会在飞华网站举办的北京社区医生高血压用药培训班上我拿出了准备在列车上宣传高血压防治的宣传彩页介绍这一内容。顼志敏教授说还是用作用时间长一些的好一些。
从那个年代到现在国内对高血压的治疗用药焦点就停留在“每天一口水一片长效降压药”与“短效药”之争并延续至今。
2008年“身高血压值”的问世颠覆了人们对高血压的认知,为所有高血压患者的早期治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推动作用。2008年美国医生发现联合应用几种长效降压药每日2次才能遏制难治性高血压而发布了《难治性高血压用药指南》。所以,我们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更不应该停留在“每一天一口水一片长效降压药”的水平。
您可以选择医生,选择降压标准,选择长效、短效降压药物。但是,您唯一选择不了的就是您18岁以后不再增长的身高。血液供应到头部的压力就是您的最高血压值,千万不能用自己的血压和西方死亡人群生前的140/90毫米汞柱的平均血压值进行比较,否则就会等来心、脑、肾、眼重要脏器的损害。所以,要学会自己诊断高血压。
听咱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否则,您那1米90以下的小个子吃了140/90毫米汞柱标准的亏绕地球3圈都找不到能说理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