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机+微信+快递”挑战人群心血管病防治工作
用“微机+微信+快递”挑战人群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患者病情不断地变化,就诊时几个字的“主诉”,几分钟的现病史介绍和回报的各种检查结果,凭借着“普通号”、“专家号”医生的治疗经验是不够的,患者体质不同用药后的病情变化难以掌控,需要随时了解病情修订治疗方案。在这与患者的沟通方面微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多年前,一位医学专家在退休后就没再从事医疗工作被人问起原因,“病情变化快,给予药物治疗后心里没有底。”这正是所有医生都明白的事情。
1988年3月开始我从事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阶梯式平稳降压的NAH降压治疗方案,就因为很多人血压在200多一天之内就降下了100多毫米汞柱,血压下降的快让咱心里没有底,我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随访,有时晚上十点多还提着水银血压计打着手电筒在家属区找失约的患者。好在那时老百姓大都住在港口煤场附近“锅伙”式的大杂院里,隔着栅栏门就能看着患者做家务咱才放了心。我一个月随访了80多家后还写了一篇《难忘的目光》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
1990年8月医院为了支持我的科研项目随访患者工作给我安装了专线电话,可以经过港务局总机打到局外线的电话(334812-394477)。那时的电话是权力的象征,正处级以上和生产调度才有专线的电话,副院长级的电话是与主管科室并线用的。所以,令人羡慕。但咱的电话大都打到患者子女的单位让转告患者前来复诊的。
1992年7月,高血压门诊实现了微机管理,随时可以调出超期未复诊患者的名单,方便了与患者联系复诊的事。并且,我设计印刷了往返式的明信片,左下角印刷了“中国高血压联盟”的徽标,以表示执诊医生是中国高血压联盟盟员。前面写好了邮政编码、地址、收件人姓名,发信人的地址、电话号、邮政编码,背面加盖通知患者复诊的章,贴上4分钱能够在本阜寄信用的邮票(外阜邮票8分钱)用传统的老方式与患者保持着联系(1996年9月1日《健康报》《小剂量用药
微机管理 明信片寻访
高血压人群防治的一个可行方案》)。患者收到明信片后预约复诊时间。就这么4分钱的邮票就将明信片走了个来回,还前后盖了两个邮戳,后来邮资涨到了1角钱才能走完这个流程。


再后来外省的高血压患者也电话咨询,咱还得去三站地外的开滦路邮局寄降压药。再再后来老百姓花钱就享受到了正处级的待遇,而且手机粘在了很多患者的手上咱就更忙了。微信的红点连成串能掀过好几篇倒是没拿咱当外人,夜半三更都能接到问诊的电话。开始咱也愤愤不平,后来想明白了,要是把血压控制好了哪有那么多的电话打过来。快递小哥上门服务,替代了咱跑邮局的时间。现在只要你想到的就没有做不到的,就这么好的服务患者的机会总让我莫名其妙的想到哪去找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呢?方圆百里的重患者基本都过来打过卡,200毫米汞柱以上的咱这有一万二千人呢。
2016年底由于我们监测到将高患者的血压降到“身高血压值标准”以下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6月刊《身高血压值在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在2017年7月组织了“首届中国心脏零猝死工程会议”和2018年7月的“第二届中国心脏零猝死工程培训会”,并于当年组织召开了“中国NAH高血压防治与微机管理30周年纪念会”。《健康报》记者吴卫红专程采访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严控血压
向零猝死目标前行》(2018年7月23日《健康报》医学论坛栏)。


我希望全部入网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心脑血管病方面出事,这和高血压患者的目标是一样的。而且,实现目标手段很简单,将患者的血压都控制在“身高血压值标准”(身高毫米÷13.6)以下就能事半功倍。
开展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太需要“微机+微信+快递”的参与了。这么好的医疗大环境,这么好的现代化通讯和远程服务,挑战中国人群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的事情。中国医生不再遗憾。
《健康报》2006年10月9日文章
《人群高血压防治结硕果 中国医生不再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