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高血压防治是抢救工作
关键词:高血压
快速降压
“医生好!我的血压总降不下来,用电子血压计量的血压总是在220多,低压150、160,整宿睡不好觉,今天早晨吃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吲达帕胺片’降压药,有的时候还要增加点‘替米沙坦片’‘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您能帮我想想办法把血压降下来吗?”
“您的高压是230毫米汞柱,在咱这能排在2400多名,但是低压已经排到了前400名。您的脉搏每分钟102次,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就是老百姓说的‘心坏了’。您别着急,用完降压药1小时血压就能下来了。”我安慰着他在咱这降血压就是小事儿一桩。
患者吃完降压药一小时后血压降到了180/96毫米汞柱,“您现在可以回家了,2小时测量一次血压、脉搏数和我联系。”咱从现在开始记录。
12:00血液180/96;
14:00血压137/77;
16:00血压124/74;
18:00血压114/72;
20:00血压142/78。
已经是服药9个小时了,嘱患者从现在就开始减量服用降压药,8小时以后再重新服用降压药。明天上午量好血压、脉搏与我联系调整用药方案。
为什么重症的高血压要快速降压,因为患者已经在心脑血管病发病的边缘上了,人群高血压防治是抢救性工作,拉一把就能过来,拉不住就过去了。这位高血压患者身高1米70,身高血压值是125/83毫米汞柱,首诊230毫米汞柱的血压已经超出身高对应的血压值105毫米汞柱,相当于每天将10500公斤的血液举高1米。即,将两辆“老解放”汽车载重量的血液举高1米,由于他的心率每分钟是102次,实际的心脏射血量远远高于这一负荷。首先告诉患者心脏射血到180就能把血液喷到2楼上,他现在的心脏喷血已经喷到了2楼上,所以,必须要配合治疗,这样先完成了对患者面对面健康教育的第一步。
接下来马上给予降压药物快速降压,观察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的血压下降情况,推测小剂量联合用药后药物代谢对血压峰谷变化的规律,确定该患者用药的时间,找到合适的用药剂量确定他服降压药的次数,这样就完成了治疗用药的第二步。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长期跟踪治疗随访,完成临床流行病学科研资料的第三步。这就是我们自1992年7月启用微机协助医生门诊治疗与管理高血压患者至今32年的优势所在。
点评:
为什么没有对患者做多项检查?因为患者早已经四处寻医问药甚至住院治疗,医生能想到的检查项目基本都查过了,已经将继发性高血压排除了。
为什么患者长期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吲达帕胺、替米沙坦、缬沙坦效果不佳?这与医生选择降压药的种类不对或剂量不足有关。
有些事真的没有必要循规蹈矩,患者的病情是千变万化的,遇到重症高血压必须八仙过海用多种降压药联合从不同靶点发挥作用快速降压。多年来模仿西方人的“按照一般人减轻痛苦的平均剂量”的用药降压模式早就应该淘汰出局了。我们现在微机专用高血压防治程序的辅助下能够做到精准用药,微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高血压标准的错误耽误了全球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原本能够很好发挥作用的许多降压药物在应对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颜面扫地无力回天,很多重症的高血压患者由于缺少快速降压的手段错失良机。
亿万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应该像以前那样自上而下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挂帅。
1991年卫生部陈敏章部长签发了“全国80万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工作。
1998年“全国首个高血压日”卫生部殷大奎副部长在《健康报》提出了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治疗、科研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由高层向基层转变;由专业人员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
的工作方针。
200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为全国第五届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会议题词。
2003年10月8日国家卫生部将“NAH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微机程序在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纳入了向全国推广的适宜降压技术。
2007年10月8日全国第十个“高血压日”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齐晓秋局长再次重申了六个转变。
面对全国每年三百多万人因为高血压相关疾病死亡的现状,各级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对应的各级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专业的学术团体应为各地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适宜降压技术降低人群心血管病。
具有30多年人群高血压防治与技术培训经验的“NAH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微机程序适宜技术”课题组成员可以随时为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疗单位提供免费的降压技术培训工作,造福全社会的高血压患者。
联系电话:0335-6981120
18633594683
17531365120
联系人:刘建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