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干不了高血压防治
关键词:收缩压
舒张压
小概率事件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介入到了很多的领域,但是,至今没有真正介入到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主要有3个关键问题难以解决。
1.收缩压标准:
根据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可以采集到即时的四大生命指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甚至可以采集血氧的含量、血糖......等生理指标。但是,由于国际收缩压标准是采用心脑血管病人生前血压的平均数作为了人类没有标准差的错误的高血压标准,更重要的是,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不同身高的人头部供血而压力不同,直立位不同的身高需要不同的血压才能满足头部供血。而且,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儿童到成年人身才长高的过程中头部供血压力不同的因素更加明显。
但是,在一百多年血压研究领域始终以缺少基本物理学原理介入的西方心血管病死亡人群生前血压平均值作为了标准沉淀在百年的医学教科书中成为了“习惯用法”,所以,人工智能不可能对其实现血压标准的根本性颠覆。
2.舒张压标准:
舒张压在人类血压的监测中是个百年的虚拟数值,迄今为止,国内外没有哪一项实验来证明舒张压对心、脑、肾、眼靶器官的实际损害情况,只是人们根据血压监测的结果猜测舒张压应该是收缩压的2/3。
另一方面,由于动脉硬化的原因,很多老年人血压的舒张压是“0”,从而使血压的舒张压值变得扑朔迷离。西方医学对舒张压“0”现象也没有解释清楚,只是简单规定了取变音记录数据,记录时在变音值旁加“?”。例如“180/30?”,但是,缺乏医学的严谨性论证。
有的医生认为,心脏本身的供血与血压的舒张压有关,而强调了舒张压“J点”的重要性,人们怀疑“J点”的下降会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但拿不出令人信服的实验依据而使得医生们对之争论不休,舒张压“0”现象又加重了人们对“J点”的猜疑。
同样,舒张压升高对心血管病的贡献值仍没有人说清楚。应为舒张压是主动脉弓血管在心脏射血瞬间扩张与回弹的动能与势能的转换。严格的说舒张压不是心脏射血的原动力,所以,通过动脉血管势能产生的压力无需提起。2015年美国结题的SPRINT实验结果就没有提到舒张压的问题。既然舒张压是可有可无,医学界又难以放弃,所以,人工智能无法回答舒张压的标准与治疗用药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舒张压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在血压标准中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血压的区间值,一百多年来误导着人们对病情的判断,故不建议采用。
3.小概率事件:
由于人体间个体差异,甚至过敏体质对治疗用药的效果会千差万别,所以,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摧枯拉朽干翻了很多的专业,但也会因为小概率事件望而却步,这也是几年前我在博客中提到的高血压防治不能自动化的原因。
现在被人瞧不起的看似简单的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1996年9月1日《健康报》《高血压人群防治的一个可行方案》),正是由于人们低估了这项工作的实际价值,所以,各个国家心血管病的死亡构成比都在40%以上。而且,心血管病的防治必须要“普及知识依靠人民”,变成老百姓、小百姓的自觉行为,没有捷径可走。医生必须要用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回报社会。
近日,一则60万购置的汽车换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模式后与其它的车辆发生剐蹭的事情曝光,虽说保险公司可以酌情理赔,但是,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在个别患者的身上就会像早些年的“三株”一样满盘皆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