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生命与毁人健康的标准关键词:降压标准
人类的高血压标准起源的具体时间没有人说的清楚,据王贤才先生翻译的第15版《希氏内科》记载,一百多年前保险公司为了减少理赔请统计学家测算心血管病死亡人群生前血压的平均值得出的140/90毫米汞柱死亡人口比120/80毫米汞柱的人死亡人口多1倍,160/95毫米汞柱是120/80毫米汞柱死亡人口2.5
倍。
从那时起医学界将人类的血压分为了“高血压”、“临界高血压”、“正常血压”。后人记载二战前后有的将领血压高至200毫米汞柱以至于发生了脑血管病离世只是那个年代对高血压无药可医罢了。160/95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一直沿用到1998年。之前各个国家都执行着这一标准。且,为了避免降压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尽量延长着非药物治疗期。
直到1998年,各个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发现160/95毫米汞柱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标准没有阻止各国的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集体讨论通过了将140/90毫米汞柱的“临界高血压”标准升级到国际通用的“高血压标准”。但是,仍沿用了数月的非药物治疗期。
2008年在人群高血压防治的实践中我发现了一百多年来在高血压标准的制定方面西方的医学家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就是没有将从婴幼儿到成年人长高的过程中身高变化这一基本物理学现象考虑进去,只观察到3-18岁血压逐渐升高的现象,所以将成年人高血压与儿童高血压现象分离,提出了成年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这恰恰就是青少年缺少心血管病防护的根本原因。学术界只观察到成年人高血压达到了1/3,却不知道少年儿童的高血压也是1/3的情况。给人的错觉就是18岁以前没有高血压,到了18岁一夜就冒出来1/3的高血压患者。所以,《未成年人高血压用药指南》(2021年9月刊《医师在线》)就是在这一背景的前提下提出的,完成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衔接,而2008年我提出的“身高血压值”(身高毫米÷13.6)标准就是两个《指南》衔接的桥梁。只有用“身高血压值”标准才能找出潜在的儿童高血压进行早起防治。
为什么说140毫米汞柱标准救人生命?因为一百多年前就观察到140/90毫米汞柱死亡人口比120/80毫米汞柱的人死亡人口多1倍,所以,决不能让人类的血压高于这一水平。为什么说140毫米汞柱标准毁了人类的健康?因为站在基本物理学角度很多身高低于1.90米的人血压等到140毫米汞柱心电图大都发生了心肌缺血的情况(2019年6月刊《世界最新医学文摘》《身高血压值与心肌缺血心瓣膜反流的关系》)而我们还在耐心的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才履行救死扶伤的义务。
因为血压降不下来才有了1、2、3级高血压,因为无知才有了没有标准差的高血压标准,因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