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iujianyi
liujiany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765
  • 关注人气:3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能以10毫米汞柱修订高血压标准

(2024-02-18 19:51:30)
标签:

多组分层统计处理

分类: 为医疗事业创新
不能以10毫米汞柱修订标准
关键词:降压标准    10毫米汞柱    身高血压值
1998年之前    160/95毫米汞柱    国际标准    
1998年开始    140/90毫米汞柱    国际标准
1999年11月    140/90毫米汞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2008年3月    身高毫米÷13.6    中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标准
2017年11月    130/80毫米汞柱    美国标准  
2022年11月    130/80毫米汞柱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标准**
2023年11月    140/90毫米汞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指南。
    众所周知,1998年以来高血压标准不断地变化,但是,都在10毫米汞柱的范围内波动。血压是人体的基本物理学表现,10毫米汞柱的落差是指血压在136毫米范围内的落差。这对1米90身高和1米50身高400毫米之间落差的供血压力显然是不匹配的。所以,在这样的高血压标准指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这也是为什么心脑血管病得不到有效防治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在缺少身高因素影响因子的大样板高血压人群中寻找10毫米汞柱引发心血管病事件致死、致残显著性差异的“P值”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即便现在几百万高血压人群中做实验也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这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设计,在大数据优势的前提下将“身高血压值”的因素考虑在内,进行多组分层的统计学处理。否则,降低人群高血压心血管病只是空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