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对高血压人的社区管理还不够
(2023-07-15 13:18:05)
标签:
用岁月盘点健康寿命 |
分类: 为医疗事业创新 |
强调对高血压人管理还不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我承担了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的“脑卒中后降压治疗前瞻性研究”课题的部分任务,所以有机会参加那个年代的心血管病防治会议。有的专家在会上介绍到西方国家考察心血管病等慢病防治的情况,回来介绍说人家一个州的慢病防治拨款就相当可观,而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对慢病防治的投入很少。所以,大家非常羡慕西方国家对慢病防治的资金投入情况。
1995年10月我应吴英恺院士的邀请在北京安贞医院召开的“多省市心血管病流行与防治会议”上介绍“NAH高血压防治与微机管理技术”的同时获悉有关的部门开始按照流行病学的思路强调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当年对6,700万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后来又扩展到了全社区的《居民健康档案》。《档案》要求对发现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人群进行每年4次的追访,敦促大家正规治疗。
后来,我去农村建立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点时就见到了季度末负责统计的人员骑自行车追上了到诊所的患者问量的血压是多少?“就差你的数往上报表呢!”有的地方督导人员甚至对基层的医生说不要把血压再填到140,省的过几天我们还得来查。人们似乎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非常重视。谁知病人不争气,有的明知道自己血压高就是不当回事。因此,我国出现的心血管病“井喷”现状似乎“情有可原”。
2007年11月26日《健康报》还刊登了有关专家谈《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告诉大家高血压该做什么检查,老年人的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前期,血压晨冲等特殊人群高血压长效药、中效药、短效药怎样使用。同时坚持随访及时监测。对检出高血压患者及时随访和评估,监测血压变化……
专家是想尽办法要查明高血压患者原因,除了高血压家族遗传史以外还是丢掉了“高肾素型”、“低肾素型”、“正肾素型”高血压的判断,丢掉了“肿瘤合并高血压”、丢掉了女性患者服用了避孕药引发的血压升高,丢掉了“运动型高血压”,丢掉了“应激性高血压”以及注射“疫苗”引发的血压升高变化......
实际上在30多年应用NAH治疗高血压与微机管理适宜卫生技术面前我们还没有见到过文章中提到的这么多错综复杂的情况。 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血压升高用上NAH降压技术治疗后血压一天就可以降下来。我们常常遇到的不是血压降不下来,而是总把高血压降成了低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天就降下100多,再赶上把那每次1/4片吃成每次4片,1/8片吃成8片的马大哈,头晕脑胀走路都费劲。我总说他们数学是师娘教的,上学就没得过100分。
一次卫生部疾控司在成都召开全国各地疾控中心的工作会议,疾控司孔灵芝副司长给我发过来短信:“恭喜你,大家对你的降压方案评价都很好!”可我总担心患者的血压降多了,直到最近我终于发现了个小“秘密”——给患者倒上一杯水,在诊室看着他们用切药盒把降压药切成1/8片、1/4片,再用水送下去,第一次就让马大哈感受到了吃药量的精准,从此多年常遇到的吃错药问题解决了。
至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咱有微机顶着,30多年来高血压患者在咱门诊就诊用药的情况、调量的过程,治疗的效果、转归的资料、大样本资料的传输都不在话下。而且,目前国内、外只有我这能拿出来。什么大数据、远程、宏观管理那肯定是咱们NAH降压的技术强项。难怪吴英恺院士2002年就看到了“微机网络是一大有力措施,祝全国高血压防治加快发展满足全国人民的需要”。
遗憾的是咱1995年6月应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德国人)邀请能走出国门交流的高血压防治技术至今很多基层医生不知道,好在有的卫生院长终于想明白了,乡亲们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不能仅靠填表报数,已经安排医生们重新启动这一项技术了,不久基层医生就会成为当地居民高血压防治的专家挑起农村心血管病防治的重任,为村民的健康撑起一片天(2007年4月19日《健康报》《为农民健康撑起一片天》)。
本来NAH降压适宜卫生技术就是2003年10月8日国家卫生部面向全国农村和基层推广的,再过两个月就是20周年了。现在诊所的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点比卫生院还多。心血管病事件“井喷”使每年300多万高血压相关疾病的死亡现象已经唤起了所有基层医生的共鸣,但愿3亿高血压患者能够摆脱心血管病事件的威胁用岁月盘点健康的寿命。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