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血压标准不完全正确
“您好!我住院时医生问我血压的用药情况,我顺便提到了您讲的身高血压值的标准问题。医生说身高血压值教科书上没有,她说等教科书改过了再说吧,为什么医生不了解身高血压值标准呢?”
关键是很多地方的专家不了解这一新概念,前两年曾报道了10天的时间6个专家过世,其中3个30岁出头的医学博士。有一个还捐献了自己的角膜。您遇到的肯定不是医学专家,所以,不会知道有这一新概念的。西医就得跟着西方医学的进展,2009年西方医学家找了近万名50岁以上的不怕死的高血压人分成两组,一组把血压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一组降到120毫米汞柱以下,看看哪一组死人多,哪一组心血管病事件多。搞了几年时间发现还是血压高的那一组死人多。所以,呼吁“不能漠视生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后来,中国医生为了论证人家西方医生的实验结论,还抬高了2个实验组的血压标准重复了人家的实验。最后认为人家的结论有道理呀有道理。
其实,一百多年来有一个医生明白血压与身高之间存在着基本物理学影响的因素,即,大人的血压比孩子高,也不至于用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干出那么愚蠢的实验。至于教科书160/95毫米汞柱的血压标准那是一百多年前专家用死人群生前平均血压值平均出来的。到了1998年的140/90的标准那是专家们一起拍脑门拍出来的。或许教科书改了一版又一版,啥都改对了,就是错误的高血压标准没有改过来,误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医生把一批又一批的高血压患者推到了西方死人生前血压平均值——危险的边缘上。
有的事情很简单,老百姓都知道“大人个子高,血压比小孩高”的自然现象让一些文人墨客给搞复杂了。西方人早就提出了地球数字化,人的血压有什么不能按照“大人个子高,血压比小孩高”的规律因人而异的对待呢?难怪有人说“医生的智商水平是中等偏下的”,而且,树叶子掉了都怕砸在脑袋顶,画个圈就不敢越雷池一步。您可以问问那个医生,推荐给你用的药多少钱一盒她肯定知道,这个价钱教科书上是没有的。告诉她不懂的事情就学着点不掉价。
中国高血压相关疾病一年死亡三百万人连医学同行的性命都难保,你能说没有医生和编写教科书人的责任?西方教科书血压标准错了人家不停的修改,反正咱用不上。编写国内教科书的人不知道十几年以前就有正确的血压标准问世,把错误的东西延续下去就会误诊误治患者了。当然,误诊误治的主要责任不在医生,可人死了追究谁的责任也没有用。过去形容医生看病如同战士打靶,但打了九环都可能当被告人,现在专家团队忽略了基本物理学现象,靶心画在了肩膀上,还要搞循证医学,医生们歪打正着或许能够把命大的人救过来,真不知道这种现象还要持续多少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