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难以逾越的两个屏障
自1896年水银台式血压计发明以后,控制高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病一直是人类的期望。但是,100多年来在高血压防治道路上有两个难以逾越的屏障,即“降压技术屏障”和“降压标准屏障。”
降压技术屏障:源于缺少现代化医疗管理模式,学术上延续着因循守旧难以整合大样本资料的思维模式和医生个人窄谱用药习惯以及难以完成的个体化治疗的即时病情咨询和回访。满足不了大样本群体的医疗。
降压标准屏障:源自于从西方舶来的一百多年来高血压降压标准制订的过程中,人们一直沿用着缺少人体基本物理学原理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心血管病逝人生前血压平均值作为药物降压的治疗标准。
之所以称“降压技术屏障”和“降压标准屏障”就是因为二者根深蒂固,一百多年来人们难以逾越。但是,“降压技术屏障”早在1998年就被我们的“NAH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微机软件系统在人群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推广应用”技术破解,并于27年前得到了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和世界高血压控制大会组委会的认可,在首届世界高血压控制大会上交流(渥太华
1995年6月)。2003年10月8日,该项技术被纳入国家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计划推向全国;
“降压标准屏障”是在2008年3月就被中国的“身高血压值标准”揭开谜底,已经成为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通用标准”造福于全部入网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假如您有能力在西方行医执诊,可以入乡随俗不会遭到西方人的谴责。但是,您在国内执诊就应该用中国活人的身高血压值标准指导国人的心血管病防治。因为,我们早就应该偿还中国每年300万高血压相关疾病死亡“井喷”的公道。
正是因为大家对我们的“NAH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微机软件系统在人群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推广应用”和“身高血压值标准”了解甚少,所以,很多地区的人群高血压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表格式防治、降压药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和临终末期的抢救上,还停留在心血管病事件的“井喷”上。
所以,我们更加理解为什么吴阶平、吴英恺等医学老前辈希望我们医生“要与广大群众结合互动,微机网络是一大有力措施,祝全国高血压防治加快发展,满足全国人民保健的需要”和“控制疾病自我保健
普及知识依靠人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