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低值-高血压”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就成功了
关键词:高血压
“低值-高血压”
“低值-高血压”是指血压低于高血压标准,低于“身高血压值”标准,但是高于“基础血压值”标准而出现的“心肌缺血”、“动脉硬化”甚至“心脏瓣膜返流”现象的一类高血压人群。这是我在2021年9月刊《医师在线》的《“身高血压值”“低值高血压”“基础血压值”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文章中提出的高血压防治领域的又一新概念。
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是颠覆了医学界长期对“低血压”患者出现的“心肌缺血”、“动脉硬化”甚至“心脏瓣膜返流”现象的认知。迄今为止,由于教科书对高血压的标准和低血压标准都是基于流行病学对人群血压水平调查数据出现的正态分布曲线,人为地掐头去尾用错误的统计学方式制定的标准而误导了人类对血压的认知。
迄今为止,很多对血压研究的人员都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每个人的血压都与身高有关系。所以,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心血管病防治中都在误导着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在所有国家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中都是都忽略了未成年的高血压防治情况。所以,我在2021年9月刊的《医师在线》杂志还提出了《未成年人高血压用药指南》,把高血压防治工作提前到在校的中小学生。
那么,伴随人体生长发育的成熟,身体不在增长的成年人仍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低值-高血压”现象的存在,而“低值-高血压”的防治才是我们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中的精华部分。假如,我们的医生都明白了这一被忽略多年即普通又浅显的心血管病防治理念,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就会发生断崖式的下降。
当然,这样的超前治疗理念可能会被“过度医疗”质疑,但是,超前的医疗会减少大批的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因为,有些患者的血压可能一生都不会达到现在140/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但是,已经笼罩在医生“支架”的建议下了,甚至提前给用上了一些抗凝的药物诱发了出血的倾向。
所以,医生正确认知“低值-高血压”新概念也是对140/90毫米汞柱陈旧的高血压防治标准的一种考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