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压技术还停在30年前水平(2)

(2022-04-30 02:56:10)
标签:

一个战壕的

分类: 为医疗事业创新

降压技术还停在30年前水平

    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基础主要就是高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过去认为,未经过正规治疗的高血压平均寿命是19年半。注意是19年半,那时的高血压标准是160/95毫米汞柱。1998年人们将高血压的标准降低到140/90毫米汞柱。本来降低了药物治疗标准早防早治,我国的心血管病事件应该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接受连年的“井喷”现象。医疗检查的技术、抢救的技术不断地进展,降压药品不断地换代,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地提高,为什么会出现事与愿违,原因出在了因循守旧的降压技术上——“按照一般人减轻痛苦的平均剂量”治疗高血压患者。不仅如此,医生们满足于治疗原则的正确性和达到错误的降压标准上。即只要是对患者采用降压的手段开了降压药物的处方就完成了医疗的责任,习惯于执行140/90“国际高血压标准”和所谓老年人的150、160毫米汞柱标准。

    当然,看似没有医生的错,责任在“国际标准”。实际上还是医生的错。大家不会忘记当年的齐二药事件法院的判决,最后医院承担了全部责任。因为医院是最后的执行者。所以,看似心血管病事件的“井喷”与医生无关,实际上还是由于医生的失误造成的。几亿人口心血管病防治失利责任由医生承担显然是笑话,但是谁误导了医生?答案是十分明确的——“标准”,而且是西方标准。为什么2008年中国“身高血压值标准”已经揭开了谜底却得不到共识?原因太多了。所以,不要问为什么,把心血管病事件“井喷”的谜底——“身高血压值标准”告诉高血压患者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因为,医生也是受害者,医生猝死的事件把医患之间拉到了一个战壕里。

    2008年中国的“身高血压值标准”已经在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应用了十余年,降低了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覆盖区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的人数(2017年6月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身高血压值在人群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我们过去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失误会得到广大高血压患者的谅解,医生也会减少心脏猝死情况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