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防要从家长做起
关键词:未成年人
血压标准 低值-高血压
“医生好!我和孩子他爸都有高血压,我孩子上初一,现在的血压是120,低压是80,您说我们怎样防止他的血压升高呢?”
“您孩子的身高是多少?”
“他现在的个头是1米58,还得长几年呢。”
“按照他现在的身高的情况对应的血压应该是不超过116/77毫米汞柱,已经是达到身高血压值的高血压标准了。最好每年给做一次心电图进行留底对照。家长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心电图资料袋,并且,将每年的身高增长的情况、血压监测的情况写在每年的心电图上留底。为了防止心电图热敏纸的褪色,最好复印一张。曾经有搞心电图专业的医生在《健康报》上呼吁大家每年都做一次心电图留底做将来心电图对照用。但是,并没有提出关注少年儿童的心电图变化。
“教科书说现在的高血压95%都是遗传的,既然父母都有高血压的家族史,根源基本就找到了,没有必要查来查去的,除非得了嗜铬细胞瘤血压忽高忽低伴有剧烈的头痛、头晕、出大汗的。从现在开始每年就要关注他的血压变化情况了。控制体重、适量活动、控制情绪。如果血压继续升高就要给予少量的降压药进行早期干预了。
“目前由于心血管病突发事件主要的群体是成年人,国际上关注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也在成年人。所以,各个国家都有18岁以上成年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而在心血管病防治的年龄上出现了18岁以下的断层现象。所以,去年我在第9期《医师在线》杂志上,在医学界首次提出了《未成年人高血压用药指南》,呼吁大家关注少年儿童的高血压防治工作。
“迄今为止,家长津津乐道的是子女的长高、长胖、班里学习的排名情况,实际上,家长们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子女心脏的健康,直到很多学生年满了18岁就是高血压患者了。在流行病学人的引导下,医生们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采取了‘预防发生,避免加重、防止再发’的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的手段。但是,目前流行病学套用西方心血管病逝人生前血压平均数制订的高血压用药标准是错误的,统计成年人高血压血压数上传是30年前落后的防治手段。或许由流行病学专家引导的人群高血压防治本身就是一百多年前脱离了临床医疗实践毁了高血压人群健康的错误。所以,国家每年几万亿的公共卫生事业费的投入后大家有目共睹的仍是连年心血管病事件的‘井喷’现象。
“我们应该换个思路,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要从年满10岁的学生时代每年的血压监测开始;从学生家长的配合开始;从比较心电图连年的变化开始。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发现了很多成年人的血压在正常范围,但心电图缺血明显,心脏扩大、心脏瓣膜返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低值-高血压’患者普遍的被误诊误治。所以,我们呼吁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要进行早期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减少对这些高血压人的误诊误治(2021年第9期《医师在线》《“身高血压值”“低值-高血压”"基础血压值"》)。
“通常西方的医学教科书源于各《医学杂志》的新发现,且比《杂志》晚了4年,但是,由于我们是基于人体越高血压越高的基本物理学现象用‘身高血压值标准’纠正了一百多年西方错误的高血压标准,在国内外很多学子没有明白之前,教科书的修改就是‘n’年。但是,人们的健康是不能再等‘n’年。
“受国内外僵化的医学教育模式影响,医学界还停滞在西方心血管病逝人生前血压平均值不能为正确的血压标准有所作为的情况下,我国未成年人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应该从学生家长给子女定期的记录学生的身高值、血压值、做心电图做起。亲情关系毕竟比医患关系更容易重视孩子们的心脏健康。除了流行病学调查写论文,对中小学生的血压监测还没有纳入各个国家的血压监测计划。
“如果能借用中小学老师一分钟的时间,用‘13.6’汞的密度敦促一下,用学生们自己的身高毫米÷13.6,换算出的身高血压值标准就会事半功倍,就算还有一些‘低值-高血压’的人会成为漏网之鱼,也会大大降低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
“退一步说,漏网的‘低值-高血压’人也会在连年的心电图比较中现出‘心坏了’的原型,大家不会耐心等到心脏扩大、心脏瓣膜返流再做治疗。况且,汞密度‘13.6’(13.534)的“健康密码”对老百姓来说比死记硬背南北朝祖冲之的‘π’更好记、更实用。”
这是全民医疗保健中利国利民非常划算的事情,也是降低全民心血管病事件“井喷”的最佳途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