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防治瓶颈与天花板
关键词:心血管病
防治 瓶颈
天花板
为了中国人群心血管病的防治事业医务工作者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时间。从高血压无药可医到一百多种降压药轮番上阵,从粗线条的X光检查到n排CT、核磁、24小时血压、心电检查,从心脑血管搭桥发展到心脑血管的支架、再到心瓣膜的置换,将心脑血管病的诊断、药物、治疗技术发展到了天花板。但是,我们没有遏制住心血管病对亿万人群健康的施虐,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遗憾。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反思在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方面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几十年前的相声,大意是从南边牵来一头牛,向左转三圈又向右转了一圈半,问:牛尾巴朝哪?答案:朝下。捧哏的不信自己又转着圈复述一遍,结果,牛尾巴还是朝下。哑然失笑之后方明白是判断屁股的方向对了,结果错了,原因出在了判断标准上。
现在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防治方向是对的,但错误出在了判断高血压的标准上。让西方人用一百多年前心血管病死人群生前血压算数平均值作为活人的高血压标准牵着走到了1998年,又让人家用近几十年心血管病死亡人群生前血压算数平均值作为了活人的高血压标准牵着继往开来走到了2022年。猛然回首,方知道人群心血管病防治的瓶颈是大家顶礼膜拜的西方人用心血管病死亡人群生前血压算数平均值作为了中国的活人高血压用药标准。
继续下去的中国心血管病“井喷”现象仍将是以每年300万国人的生命作为学术的垫脚石在大大小小学术会议上交流死亡人口构成比的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好在,2008年中国诞生了身高血压值标准正在摧枯拉朽的改写着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高血压防治的历史。当然了,您可能就是身高血压值标准的终身受益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