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巷子官人红头绳绣球小巷文化 |
分类: 文学 |
文/萝卜头
西湖边偶遇折柳送别,那手撮着一抹绿,勾起了我心灵深处的记忆。
烟雨江南就是一幅水墨画,在隐秘的竹林背后,说不定藏着一条古老蜿蜒的小巷;在那石子路旁,有几户清贫人家;阴凉的巷子,是谁家老翁在乘凉对弈?呵,又是谁家的小女,穿着刚织好的红绣鞋,捏着长辫,在那朦胧的老巷子两旁灵动,闪现,跳跃……时而轻轻迈着碎步,眼中秋波无限。
红袄粗布,虽然衣着土气,人却长得秀气俏丽。手巧的姑娘侧倚在门前,像是守着屋檐下的“福”字。隐隐约约,那粉扑扑的脸蛋上泛起波澜,浅浅的红晕,让那醉人的微笑更是滋润了。她隐匿在巷子里,时而朝巷口张望;时而在巷尾,迈着碎步,步步寻思。不管她在小巷的哪里,手里总是拿着那鲜艳的红头绳。溪水西流,岁月跟着一起走。转眼,我再也没有见到那迷人的姑娘,也没有再踏过那条名叫“尾巴”的小巷......
现实与梦境掺杂着,我一直在追寻着那记忆中的老巷子。它是那么得古老,她是那么得美。
一场微雨后,清风请明月。幽幽的巷口,一直延伸到昏暗的巷尾。远处有一点红,仔细一看:是她在织绣球。她咳嗽了几声,看来在长期煎熬中,身体虚弱。为什么疲惫不堪的她还要坚持编织红绣球?究竟是哪个才华横溢的“官人”引起了她的注意?为何手指一次次地被缝衣针刺破,却仍不放弃?她坐在青石板上朝我脉脉微笑:只要有心意,什么都可以付出。她的面色虽然有些苍白,但在那巷子的衬托中,姑娘依然是那么和谐美丽。
寒假,我回了趟老家。我准备借此机会去看看那条老巷子。
听亲戚们说,农村建设得可好啦,不仅作物产量增收,还红红火火地盖起了新房子。我的兴趣更浓了,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一束菜花儿、一根红头绳,再加上简单的打扮,我出发了。
然而,我真不敢相信现实。“这...这里真的是‘尾巴’巷吗?”只见眼前大楼一座座拔地而起,四周简直就像森林一样茂密,同时又机械得像监狱。“尾”巷在哪里?她在哪里?我疯狂地在这巨大的鸟笼中寻找,跃过一个个钢筋丛林,穿过漫长的马路......我没有找到她,也没有见到古色古香的官人、棋子、绣球、竹林......甚至连那熟悉又陌生的“尾巴”巷也未见一眼。
除了伤心就是失望,除了失望就是沮丧。小巷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喧闹嘈杂的大街;姑娘没有了,路中央尽是三三两两、浓妆艳抹的时髦女子;竹林不见了,唯独火车依旧呼啸;官人与绣球呢,同样也找不到了,穿着洋气的孩童满街跑,他们不是追赶流浪狗就是往水沟里放炮仗......
或许,时代就是这个样子吧。潮流无意间把不该毁的东西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