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走亲戚》
(2024-03-20 20:46:10)
标签:
文化 |
分类: 煮雪烹霞 |
《拜年走亲戚》
我已不记得儿子有多久不走亲戚了,也不记得孙子有多久不拜年住外婆家了。每年只是在饭店里聚一次就各自回家,什么拜年走亲戚的过程现在全都节省了。
可我依然记得自己小时候拜年走亲戚的景象,那是非常热闹而又快乐的时光。
记得每至大年初二,我们家的南田埂上,穿着花花绿绿的行人,成群结队,这是不可磨灭的拜年盛况。
我们宜兴人拜年,一般是年初二去外婆家,而我的外婆家在溧阳,因路远去不了,于是奶奶总安排我去新庄,因新庄有我的姑妈家与姨妈家,她们都在新庄的男留村。
新庄男留村离我们上塘有十三里路,可随着拜年的人群,迎面而来那些穿着花衣服的姑娘,即使步行一点也不感觉路途漫长。从上塘起步,经过钱墅、临泽,有时还碰到同学老乡,临泽过去就到新庄,唐角一过就看到男留的灯楼了,看到灯楼,就如看到亲人一样。
一踏入姑妈的村庄,沿路都是熟人,姑妈家周姓也算个大姓,几乎半个村子全是亲戚,二叔叔三婶婶,一见面就亲切无比,让人心花怒放。
姑妈家有前楼后楼,我们跑前跑后,一会儿抓小鸡、一会儿玩扑克,一会儿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玩伴有表妹春珍,表哥志强,还有姑妈的外孙女小琴,她一口镇江话,这够那够的,我们也鹦鹉学舌跟着讲。
慈祥而又热情的姑妈,先上一桌子我们平时吃不到的过年佳肴,如黄雀团、油面精、呱唧菜等,吃得我们满嘴油光。吃罢佳肴,姑妈又上精神食粮,那是她讲不完村头趣事,总逗得我们开怀大笑。
村上有文艺演出了,我们就扛着椅子,提着瓜子花生,就直奔剧场。《海霞》《渡口》《沙家浜》,更令人骄傲的是我们梅表姐就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表姐一上场,我们就一股劲地鼓掌,自家表姐那么光鲜靓丽,我们怎么不神采飞扬?
在姑妈家拜年待久了,便到姨妈家继续快乐时光。姑妈与姨妈家只隔一条小河,可隔岸相望,姨妈烧好了饭菜,就在对岸唤我们。那是爱的呼唤,那是情的赤诚,那是亲的纯良。
我喜欢睡姨妈家打着地铺的稻草床,松松软软,还带着一股稻草的清香。那是物产匮乏的年代,许多农户过年来了亲戚,都用稻草打地铺的。可物产虽匮乏,我们精神是富足的,亲情是纯正的。大家锅里有一碗肉,决不端半碗,大家全心全意掏尽所有善待每一位亲戚。
姨妈家的过年菜,也带着溧阳风味,鸡蛋里塞肉,美味至极。还有她从溧阳带来的炒米糖,又脆又香。更有姨妈慈母般的关怀,更让人温馨、让人流连、让人终生难忘。
过年在饭店里留一桌、聚一回,果然是省心省力,但少了拜年走亲戚这一环节,总感觉少了些年味、少了些欢乐、也少了些温馨而又美好的时光。(1-25)
前一篇:回赠王庆农会长(藏头)
后一篇:次韵毕老师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