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凶手》热播,我从中领悟到,让孩子坚持到底的力量是什么

标签:
育儿 |
分类: 沫沫话育儿 |
https://p3.itc.cn/images01/20211214/64b80824b918418e972edc1b24e51d4b.jpeg
上周开始《谁是凶手》热播。拨开迷雾,一探究竟的刑侦片和悬疑片,是我喜欢的类型,岂能不赶紧追剧过过瘾?
故事的开始,是一起连环凶杀案中的一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被杀人狂魔杀害。现场有一位新人警察,错综复杂的心理下,明明可以挽回女老师的性命,却没有开枪击毙凶手。导致女老师失血过多死亡,也导致一位同行的警察被杀害;现场还有一位小小的目击者,是跟着女老师的小男孩,当天阴差阳错的没有和老师在一起,虽然捡了一条命,但因为亲身经历了凶杀案,心理受到创伤。
随后,十多年过去了,案子还没有破。当年的新人警察已经升为刑侦队队长;当年的小男孩已经从警校毕业,用优异的成绩重返故土,积极要求进入刑侦队。
https://p6.itc.cn/images01/20211214/6585eb11de2a451b840a0ee3e7a0065a.jpeg
对于剧情、案情不要有太多的剧透,只不过,简短的几集中,我从中深深地领悟到:坚持到底,才是恒久的力量和希望;用一个人的品质来讲,就是坚毅。
坚毅就是能够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最长久的坚持,为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而努力。
在剧中,当年的新警察也好,当年的小男孩也罢,都是坚持到底的人,也都是坚毅的人。相信他们携手,最终一定可以冲开迷雾、拨云见日。
https://p1.itc.cn/images01/20211214/46d9857573144d7794fa96e137514f1c.jpeg
那么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他们的智力、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是先天形成不可抗拒,还是后天通过练习能够有所改变呢?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经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对于上述的问题,有两类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类是:可以改变,即“成长型思维模式”。
一类是:不可改变,即“僵固型思维模式”。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1214/a1e14713c0094011b10b38df3220a809.jpeg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足够的信念和坚持,对比于成功,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进步。他们关注自我发展,一直处于进取的状态。
这类孩子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不轻易放弃。他们不害怕错误和失败,也不介意随时去寻求帮助,只要自己的能力能够提升,只要自己的错误可以改进,就会乐观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若是他们在某一天情绪真的很糟糕,他们也不会怨天尤人,而是想办法加速自己的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来平稳过度。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1214/77387b1c51814865ba9a2720d97f5c68.jpeg
什么是僵固型思维模式?
具备僵固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他们往往会更在乎自己当下的实时状态,比如自己看起来是否聪明,是否不合时宜等等,而不关心自己是否真正有长久的目标。
这类孩子更偏向于“务实”,而这种“务实”的标准,来源于“外界的标准”,也就是“别人怎么说”,以及如何证明自己更好。
所以这类孩子往往会安于现状,避免挑战和冒险,以免自己露怯或者失败,或者遭到别人的嘲笑。他们不肯付出太多的努力,因为这样会显得自己很笨,所以更愿意耍一些小聪明;若是犯了错,会第一时间为自己找出一百条理由和借口;他们也不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会意味着自己的能力不足;若是遭遇失败,那就赶紧放弃吧!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1214/1b669d680b6846cb9054aece5fb07a0b.jpeg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想要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他们充满朝气,不轻易言败,用坚持到底的态度,坚毅的品质,乐观豁达的度过每一天,那么要如何培养孩子呢?
研究表明:年幼儿童持有能力增长观,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非稳定的,通过更多努力和大量练习,他们可以变得更聪明,也更有能力。
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来讲,只要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父母真诚的陪伴、及时的表扬;能够学会用正常的心态面对错误和失败;能够有长者、智者随时跟进孩子,总结每个发生的事件,理解和接受孩子最为真实的感受……
如此,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