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内向的父母是不是很难培养出外向的孩子?

(2021-11-13 17:16:27)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1113/49ddcf0ffcb44169a48737db81659599.png

晚上带着小宝在小公园里等大宝放学。

小宝很无聊,提议我们一起玩猫抓老鼠的游戏。我问他怎么玩,他滔滔不绝地给我开始讲各种游戏的规则,总之,我就是那只“笨猫”,他是“聪明的小老鼠”……

我们在你追我逐的过程中,邻居家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子正好散步准备回家,小宝就热情地邀请那个小男孩和他一起玩耍。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1113/e224cd0fb2ea47ed8d1eaf7c673afbf6.png

邻居家奶奶看着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就和我聊天说,好羡慕我家小宝开朗外向的性格,她家的小孙子就有些内向了,不怎么爱说话。

因为我们之间不算太熟,所以我只是笑笑,没有接话。

这位奶奶继续说:“唉,都说是龙生龙凤生凤,我家儿媳妇就是这种不爱说话的性格,天天在家里也是闷得不得了,怎么能培养出开朗的孩子啊?!愁人!”

对于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我是不爱参与的。自古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非本人,又何来感同身受?立场不同,经历也不同,对于家庭成员之间,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包容,亦或磨合,对于外人来讲,说三道四只是一时口舌之快,会更让人讨厌罢了。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1113/178faeb3051d4f5caded0541ffd9877f.png

至于内向的父母,能不能培养出外向的孩子?我个人倒是觉得,凡事没有绝对。

孩子的性格有什么形成呢?

1、先天因素

就是我们平日里讲的“基因”。基因真的很强大,每个人的性格和习性都会受到影响,且代代相传。

所以,妈妈从孕期开始,就应该关注除了胎宝宝的身体健康、大脑发育之外,关于性格形成的方面。

性格虽然是看不到的,但其中一部分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瞬间就开始形成了。因此想要拥有活泼开朗的孩子,内向的妈妈要从孕期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或心情。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1113/d343865361564ea58335928cddb717e6.png

其实,内向并不代表一个人很沉闷,往往很多内向的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却是格外丰富的,而且思考所带来的智慧不可小觑。

只不过,想要孩子的性格活泼一些,孕妈妈就要对自己有所突破,参与一些群体的活动,比如和孕周相同的孕妈妈们聊聊天,或者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PARTY,气氛热闹但不喧闹,胎宝宝就能感受到且接收到。

另外孕妈妈的心情很重要,不管性格是外向还是内敛,心情都是会有好坏之分的。妈妈心情好,胎宝宝自然安静愉快性格好;如果妈妈心情天天乱糟糟,那么胎宝宝就会缺乏耐性、脾气焦躁。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1113/219ddfe33e0741519c759510d43df8d0.png

2、后天培养

后天的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也很重要。

曾经有位科学家把猴子作为实验对象,他把一只很容易害羞的小猴子交给了一只经验丰富、活泼强壮的母猴子,结果这只小猴子很明显克服了羞涩的特点,甚至在成年后还成为这个猴群的首领。

所以后天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讲同样必不可少。只不过,即便是父母无法克服自己的内向,也是有方法的。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1113/19b4978444084deb9c4b2d6d959dd06c.png

比如在幼儿时期,带宝宝多出去玩耍,引导孩子和同龄孩子交往;小孩子在嘻嘻哈哈中培养了友谊,也能够互补一下性格。

在少儿时期,鼓励孩子和性格比较活泼的孩子多接触,活泼的孩子一般比较有带动性,可以适当地帮助内敛的孩子。

在青少时期,如果孩子依旧比较内敛,作为父母也没有必要强迫或者强求什么,只不过内敛不意味着“无趣”,拥有丰富、强大的内心同等重要。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1113/a015e21cbff443d7afe30d84b503650c.png

其实,只要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善于思考、懂得学习和总结,是做一个安静、拥有有趣灵魂的孩子,还是做一个活泼、有趣味的孩子,不都是好孩子吗?

而对于比较内向,又深感内向不好的父母来讲,想要培养出活泼的宝宝,不妨从孕期开始,从胎教就有意识地开始培养,提前弥补孩子先天可能受到的影响,这样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上也许会事半功倍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