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周岁内的小宝宝爱哭闹,而是父母没有捕捉到他们的真实需要

(2021-11-11 11:04:33)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1111/4bb77e00d3894f87bd36c97b1a30f61d.png

公园里,两个推着婴儿车的老人在聊天。

一位老人说:“我家这外孙,乖得很哦!天天吃饱了就自己玩,玩累了就睡觉,睡醒了看见有大人在身边就咿咿呀呀地打个招呼,张着小嘴笑!”

另一位老人听完直叹气:“我家这个孙子可不行,天天不是哭就是闹,前两天嗓子都哭哑了,也不知道怎么这么难伺候!还是你家外孙知道心疼人!我家这个,就是来讨债的!”

刚说完话,小推车的宝宝仿佛听明白了一样,又发出嚎啕大哭,惊得老人赶紧去哄去抱。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1111/1f4252faf9d144649ba600baced36579.png

是的啊,同样是周岁内的小宝宝,同样都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可是有的宝宝就能够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不亦乐乎;有的宝宝却非要哭哭闹闹喊喊叫叫嚎啕不止……

有专家指出:父母应该在孩子变得烦乱之前,能够认识到宝宝的真正需求,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哭个没完没了或者无缘无故发脾气。即便是脾气再不好的宝宝,只要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就会逐渐有安全感,不会动辄哭闹。

有人说,周岁内的宝宝,不就是吃饱睡好吗?还能有怎样的需求?其实,宝宝的需求远不止吃饱睡好这么简单。作为父母、监护人,只有真正了解了宝宝的需求,才能够让宝宝在“得到”中平静下来不是?

那么周岁内的宝宝,都会有哪些需求容易被父母忽略呢?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1111/043311e601cc49519db665beaacbaa3e.png

1、宝宝喜欢和父母,尤其是妈妈有身体上的碰触

所有的宝宝都无法抗拒妈妈温暖的怀抱吧!只要在妈妈的臂弯中,宝宝就会得到满足,从而减少哭闹的次数,得到莫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所以,周岁内的宝宝即便不会说话,但是他们最为需要的就是妈妈的怀抱,妈妈的抚触。

对于妈妈来讲,加强和宝宝的碰触,也不见得非要时时刻刻抱着他才好。定时的按摩会让宝宝的身体更为健康,而宝宝躺在床上,妈妈有意识地抓抓宝宝的小手、挠挠宝宝的小脚丫,同样会让宝宝觉得很舒服,很有爱。

千万不要让宝宝哭得歇斯底里、上气不接下气,才想着要抱他;或者给小小的他订下所谓的“霸王条款”: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并严格执行。这是反人伦的,也是残忍的。

只要是宝宝需要,对妈妈伸出自己的小胳膊,就赶紧抱抱他、亲亲他吧。所谓岁月静好,就是家里每个成员都在幸福的笑。

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11111/a1c951ddb49141358c7a05113bb8b952.png

2、宝宝同样喜欢妈妈温柔的声音,会让他倍感心安

我们平时说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宝宝先听到大量的声音,然后才能够张口去说。

而对于宝宝来讲,妈妈温柔的声音,就是他能够捕捉到的天籁之音。有的宝宝远远地听到妈妈的声音,哪怕是脚步声,就会立即停下自己的一切动作,紧紧地盯着传出声音的方向,直到看到妈妈的那一瞬间,才开始手舞足蹈的表达自己的欢喜。

对于妈妈来讲,和宝宝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也是对宝宝语言训练的绝佳时期。周岁内宝宝虽然不会讲话,但是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理解力和先天的专注力。只需要妈妈有计划地加强训练就好。

妈妈看着宝宝的眼睛,和他聊聊天,说说你们正在做的事情,说说你要和他一起玩的游戏等等,再配上妈妈比较夸张的动作,宝宝太喜欢这一刻啦!

所以,妈妈不要对宝宝进行沉默陪伴,也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忙不完的家务、干不完的活儿,放下一切,全心的和宝宝玩一会儿,说说话,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讲太有必要啦!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1111/8d9232edbe09497d90ba4f1ffd5a0ccd.png

3、宝宝需要同样也喜欢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我们对未知的东西最容易产生恐慌感,因为不知道,所以才会有些害怕。就像有些孩子特别害怕黑,不是因为黑暗让他们害怕,而是他们不知道黑暗里究竟藏了什么;成年人往往也一样,甚至会更为墨守成规。

所以,想要小宝宝安全感满满,就要给他们足够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即便他们不懂得时间为何物,即便他们不明白事情本身的含义,但并不影响他们建立自己的条件反射,形成自己的生物钟。

因此父母在喂养宝宝的日常活动中,尽量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做一定的事情,这样才有助于宝宝建立自己的生活规律感。比如,睡前固定的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渐渐地宝宝听到这种音乐就知道该睡觉了;母乳喂养的时候虽然是饿了就让吃,但基本上也会有一个大概的时间点,比如一般宝宝拉臭臭之后就会感到饿;当过渡到添加辅食时,更应该按时按点,这样宝宝才能够吃得更为健康营养。

总之,宝宝是依赖父母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当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更有安全感,从而减少哭闹,父母的工作量也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很多。最少宝宝不会昼夜颠倒,大半夜的非要爸爸妈妈起床陪他一起玩耍吧!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1111/01e7e3b5fcf5412b9643729d342ccdd1.png

有研究表明,当父母对宝宝的行为变得手足无措而挫败感强烈的时候,宝宝就会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并做出反应。然后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宝宝感受到父母的情绪,更加紧张,开始哭闹,父母不明白宝宝的哭闹点在哪里,挫败感更加强烈……最后,宝宝的脾气越来越坏,父母的耐心也越来越差。

可是非要追根到底地问“怪谁”?谁也不怪,都是因为爱!宝宝因为想要得到父母的爱而惴惴不安;父母因为想要给宝宝最好的爱而分外紧张谨慎。

所以,对于宝宝的哭闹,父母最好的方法应该是保持冷静,不要被孩子的哭声左右失去了自己准确的判断和理智。冷静下来,真正弄懂宝宝的需求,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到宝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