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沫沫话育儿 |
https://p8.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984d50bd603f45b890c62c70bf4ef25f.png
同一个世界,爹妈同一个要求!
昨天带着小宝出去玩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妈妈,拽着宝宝正在不住地碎碎念:“公共场合不要乱跑乱闹,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万一找不到妈妈的时候,要怎么办?”
那个宝宝一心想要自由奔跑,很是敷衍地眨巴着眼睛,随口答道:“找不到妈妈就找警察叔叔求助!”
“宝宝真棒!”妈妈的脸上笑开了花,既是因为孩子回答出了标准答案,又是因为孩子的安全保障又大了一些。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d0fcffdb8c3342e89edae4da8eba19b6.png
小宝目不转睛地看着,听到那位宝宝的答案之后,和我会心一笑。小宝乐呵呵地搂过我的头,说:“妈妈啊,姥姥也总是这样告诉我呢!”
是的啊,父母、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自我保护,总是会反复地告诫他们这样、那样的“安全法则”,然后又不断地强调并要求孩子重复,并且在孩子毫不迟疑的标准答案中略微放心。
然而,残酷的现实总是会给我们“当头一棒”:
有幼儿园和警察合作,特意在幼儿园里给孩子上安全课,虽然家长对孩子充满信息,但是警察利用角色扮演,通过一些糖果、玩具和花言巧语,轻而易举的把大部分孩子骗出了幼儿园。
事实上,许多看起来很安全的法则和防范,不过是纸上用兵罢了。
https://p8.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ae3a845def4046a7871db72f28e1bb76.png
不要理睬陌生人
但凡父母带孩子外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也不要随意去帮助陌生人,因为成年人是不需要孩子来帮忙的。”想必这都是父母对孩子说过无数遍的话吧!
然而,仔细分析下来,“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
1、不和陌生人讲话的前提,是把所有的陌生人放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让孩子远离不认识的人。
换句话说,孩子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认识的人就是好人。
事实上,有证据表明,在孩子伤害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60%以上,尤其是针对一些小女孩的“性侵”案。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d784b7467a0740b592fa3da1a671b9ff.png
2、如果孩子真的在公共场所与父母家人走散,那么求助陌生人的几率是远远高于警察的,甚至求助陌生人可能是孩子当下唯一的选择。
那么,如何能够确保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到陌生人,并得到帮助,才是孩子真正要拥有的能力。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3c5dd2518593495e9f7ccd4521b84686.png
3、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注意力通常不会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家长反复的叮嘱并不能够达到既定的效果。
有专家专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位妈妈反复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和陌生人离开公园,并且得到孩子的肯定答复。
然后,妈妈们故意离开,躲到远处观察孩子。
结果是专家的意料之中,却让家长非常震惊:孩子很快就毫无戒心地和陌生人一起离开公园去寻找妈妈,平均只需要35秒钟。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fa6b794bda58445b87a228169a6b42ad.png
有事情求助警察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有事情求助警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同样存在着很多现实的问题:
1、孩子对警察的认知其实非常模糊。
警察、协警、保安等不同的工种分工也各有不同,而对于孩子来讲,但凡穿着制服的,都是警察。
2、孩子的身高有限,视线多集中在成人腰部以下。
但是警察的标志、警徽等都戴在头上或肩上,孩子的第一视线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孩子很难辨别出警察。
3、警察不是无处不在的。
在城市里或者闹市区,孩子找到警察的几率还算大;但是若是在陌生的环境下,或者比较偏僻的地方,孩子可能根本就找不到警察。
当孩子发现和爸爸妈妈走散,已经是惊慌失措了,如果再发现周围是没有警察的,与预期完全不同,岂不是更手足无措,不知要怎么做了吗?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082b952feda947aab01fbd843997d271.png
其实,出门在外的孩子要如何表现,就像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一样的道理。
1、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孩子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本领。
只有孩子掌握了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他才能够真正地辨别出陌生人的好坏,谁是能够帮助自己的人,谁是自己不能够理睬的人。
有一个方法不妨一试:
妈妈带着宝宝的时候,可以主动放手让宝宝去问路,比如到动物园怎么走?当宝宝鼓起勇气开始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妈妈要仔细观察宝宝选择的交流对象。
然后等宝宝回来之后,和宝宝一起讨论:为什么大街上那么多人,而宝宝就选择了这个人去问路?问路的过程中,宝宝的感受如何呢?……
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孩子选择了怎样的陌生人。一般来说,孩子是非常敏锐的,如果他的感受不好,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人,他就会避而远之。
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培养了孩子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直觉反应,这样遇到类似的情况,才能够有信心和和陌生人交流、求助,并且不容易受骗上当。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9b894c74a01442d4b5495ad440b575fd.png
2、带宝宝外出时,尤其是去陌生的地方,父母还是要提前做些准备的。
比如给孩子穿上色彩鲜艳、有特点的衣服,通常漂亮的亲子装是很好的选择,便于在人群中辨认。
比如给孩子的衣服内侧,缝上父母的联系方式,以防和孩子走散时,宝宝心慌意乱下什么都记不得。
比如父母随身带宝宝的近期免冠照片,万一走散了随时拿到手边可以询问以及报警。
比如走一段路就和孩子约定好一个见面地方,叮嘱孩子万一走散了,就回到这个地方等着爸爸妈妈来找,不见不散;这个地点的确定,一定要随时更新,确保孩子可以找到。
当然了,电话手表、宝宝定位仪等现代化设备,有备无患啊!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faedafef503040a98f1622282333f832.png
3、平日里有意识训练宝宝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稳定,宝宝遇到事情才能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所以平日里爸爸妈妈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心理素质。
比如让宝宝独自做一些事情或到达某个地方,当然父母要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才好;
比如给宝宝一条路线让他尝试,同时告知孩子万一出错了要怎样处理;
比如上学放学的路上,有意识地让孩子独行,而父母可以跟在身后看看孩子独处时的表现,并在回家后和孩子沟通所遇到的问题。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1005/b4d58325e2a84ca29f8180b83c0640be.png
总之,带孩子外出也好,陪伴孩子成长也好,都是父母的一种修行,需要父母有敏锐的直觉,还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前瞻性。
如果孩子太小(3岁以下),一定要紧紧地拉在身边,确保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不得有半点闪失;
如果孩子略微大一些(幼儿园),可以适当给孩子奔跑的自由,但同样要确保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并且可以着手开始有意识的训练孩子;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小学,虽然孩子的独立性加强了,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潜在危险也就更多了,虽然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老虎也不是白给的“纸老虎”啊!所以,如何确保孩子的安全,更要成为家长所思所想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