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沫沫的静好岁月
沫沫的静好岁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7,908
  • 关注人气:1,7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速上,那位手机被扔出窗外的爸爸,终于理解了孩子的思维特点

(2021-08-27 17:48:55)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827/51d4ae78ff3e4eeb8a27b1de5d40dcbb.jpeg

闺蜜给我讲了她的一个朋友全家3口自驾游中的一个小故事。

孩子3岁,正是闲不住的时候,哪怕是坐在宝宝椅上,也扭来拧去的不愿消停片刻。孩子的妈妈在开车,不能分神;于是孩子的爸爸闹不过来,就和孩子玩。

他忽然把孩子的小背包举起来,趁孩子不注意,做了一个打开窗户抛出去的动作,然后顺手就把背包藏在了自己身后。

孩子惊呆了,那是他最喜欢的小背包,顿时不玩了,开始哭闹起来。

爸爸做出一个神秘的姿势,示意孩子安静下来,打开孩子身边的窗户,变魔术一样又把背包“变了”回来。孩子立即停止哭泣,开心地拍起手来。爸爸也得意洋洋,问孩子自己厉害不厉害?

说时迟那时快,孩子忽然抓着爸爸放在座椅靠背上的手机,飞速地把手机扔了出去,然后瞪着亮晶晶的眼睛,等着爸爸再把手机变回来……

好在那会儿,高速上车辆稀少,扔出去的手机没有造成对别人的伤害!

孩子妈妈在万幸之余,发朋友圈说了这件事,还特意指出:这下“猪队友”总算明白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不一样的脑回路了吧!、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827/65e848d8a6f34333bd664bcd515bddd9.png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步

小孩子学习东西,主要在于模仿。

事实上,在出生后的4个小时中,婴儿就已经具备了模仿能力。比如让婴儿模仿张嘴、噘嘴或者在嘴巴里转动舌头等动作,只要婴儿认真的看到了,他就会不自觉的进行模仿。

在上个世纪,有位科学家做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一位18个月龄的婴儿。

实验的方向是让婴儿观察成人的行为,并且鼓励婴儿做出同样的尝试,如果面对失败,婴儿会怎样处理。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827/a1ca4dc2e2eb4344acaa055f8e16bff8.png

实验的过程分为3个步骤:

1、婴儿观察成人将小哑铃拉开并成功的过程;

2、成人给婴儿一个过大的小哑铃,让他尝试拉开。婴儿最初直接使用成人的方式,用两只手去抓小哑铃,并做出向外用力的动作。但是小哑铃太大,婴儿拉不开,失败了。

3、婴儿开始尝试新的解决方法,最终他把哑铃放在桌子上,用两只手拉另一端,成功拉开哑铃。

实验说明:孩子善于通过模仿来学习并进行自我创造。

对于扔手机的孩子来讲,爸爸能够扔背包,自己自然也可以扔任何东西啊。这就是孩子的超强模仿能力。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0827/c481efb32aa2463d9fd6aae4ace99437.png

孩子的最初学习,具有典型的单向思维特点

同样是一个实验,很能够诠释孩子的这个思维特点。

在孩子的注视下,把两只同样大小的量杯装满同样多的水,然后把其中一个量杯里的水倒入一个高而窄的杯子中,随后问孩子,那个杯子里的水多?

即便是目睹了全部过程,但是5岁以内的孩子,大多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因为这就是孩子的单向思维,他们更倾向于直观的经验,而无视客观的条件。

所以,在教孩子一些知识的时候,千万别认为孩子理所应当的可以转换或者理解。他们的单向思维能力,暂时无法满足举一反三的条件。

同样对于扔手机的孩子来讲,爸爸能够把扔掉的背包变回来,那么手机也是可以变回来的,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变回来的。这就是他们的单向思维特点。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0827/027865f91fe244679c75a08bc514109b.png

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形象思维上最有建树

对于孩子来讲,枯燥无味地讲解知识,简直就是对牛弹琴,但是生动有趣、形象化的小故事或者实物,就能够激发孩子的超强学习能力。

就像魔术,只有让孩子聚精会神的看到了,他们才会明白原来可以这样。

正如这位扔手机的孩子,他亲身体会到爸爸表演魔术(扔背包又变回来)的魅力,就会对爸爸的能力深信不疑,直接的反应就是扔了爸爸的东西,让他再变回来,这将多么有趣。

就像教给孩子数学知识,如果你枯燥地说1+1=2,那么孩子可能完全不感兴趣。但是你画出一只小熊在这里,又画了一只小熊,孩子自然而在就会说一共2只小熊;或者拿出一个水杯,再加上一个水杯,就是2个水杯;孩子立刻就理解了1+1=2的含义。

把数字形象化,把知识形象化,就是在孩子形象思维的能力上推波助澜,让孩子能够又快又好地理解和学习。其实,这也是多媒体对孩子的吸引力所在吧!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0827/a9ecb6a9be9846fbb6af93100f184c9b.png

到了孩子6-7岁的年龄,通常就是学龄期儿童,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

通常来说,小学低年级孩子是形象思维为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长的过程。

而依据孩子思维变化的特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够真正有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和生活幸福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